大宋宣和遗事_梦海上宣和天子 思江南道君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梦海上宣和天子 思江南道君皇帝 (第3/7页)

帝,可山陵崩塌、自己即位之时,难道心中没有一丝控制不住的窃喜?

    而赵煊则不同了,赵煊性格说难听了叫木讷,说好听了便是守礼,说监国就是监国,绝不行监守自盗的事。这些年他扪心自问,对待赵煊多有不公和偏颇的地方,赵焕更是步步紧逼,然而赵煊的应对方式就只有一退再退,退回东宫养鱼,可谓是唾面自干,比仁宗皇帝还要宽让。

    况且,他想起自己在蔡攸家中险些要晕倒时,赵煊牢牢地搀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从西华门走到垂拱殿,他俩撑着一把伞,伞面几乎全部倾斜到了持盈这边。

    垂拱殿上的金砖被赵煊身上的雨水浇透,散发出一种潮湿而清旷的香味,这种味道穿越了两个时辰再次萦绕在持盈的鼻尖。

    也许,只有叫赵煊监国才是两不伤害的最好结果。

    1

    次日,皇帝在福宁殿召见中书舍人吴敏,陪同者唯有宣和殿学士蔡攸。

    吴敏入得殿来,便道不好。是时皇帝穿一身大袖襕袍,而旁边的学士蔡攸手执一把青蓖扇站在旁边给皇帝扇风,谄媚至极,半点宰辅风度都没有。

    皇帝气色与态度倒是很好:“吴卿坐。”又拿过蔡攸手里的扇子,让蔡攸也坐。

    吴敏屁股刚挨上半边,就拼命看蔡攸,蔡攸不说话,皇帝倒先开口了:“如今金人渝盟,举兵犯顺,已占河东之地,顷刻便至京畿,为之奈何?”

    吴敏那半边屁股立刻离开座位:“臣等无能,使官家忧劳!”

    持盈摆摆手,觉得吴敏很配合,便道:“朕欲往亳州进香,谒见天帝、阐明此事。朕不在京中时,一切事宜听凭太子处分。”

    吴敏的两个膝盖顿时亲了福宁殿地上的砖头:“官家要弃京师而去吗?”

    持盈皱起眉,蔡攸就道:“元中,怎么说话呢?官家去亳州一趟,又不是不回来了!”

    吴敏连头一起亲砖头:“臣万死不敢奉诏!”

    持盈大为头疼,吴敏是中书舍人,诏令起草由他而出,持盈将他提拔做此官,全因他是蔡瑢一手提拔的门生,又与蔡攸交好,若是连他都如此反对,更遑论别人了。

    1

    蔡攸道:“元中何必如此迂腐,学那些台官臭气?官家有吩咐,你照写就是。”

    吴敏大摇头:“学士何出此言!他日青史若写我为官家南幸拟诏,我死且羞见祖宗!即使是恩相太师在此,也不敢轻易奉诏啊!”

    持盈被他说中了,若是蔡瑢在,必定要劝他留守京师,皇帝离开政治中心又命令成年的太子监国,实在是很危险的举动,这也是他为什么留下蔡攸的原因。无论如何,蔡攸总是站在他这边的。

    他干脆直问道:“这诏书你如何肯写?”

    “宰执相公若不知此事,臣便写不得此诏,官家另请高明吧!”

    “你!”

    持盈被他气得站起,又尴尬地坐下,官员不奉诏是清名,他罢黜了就是恶名,还是来日再找由头,于是缓和声气道:“那吴卿替朕寻一位高明罢。”

    吴敏赶紧扔出烫手山芋给自己的同年:“臣举荐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李伯玉!”

    持盈抓紧了手上的扇子,很想把它砸下去,只是此刻为尽快完成交接事宜,拟诏着赵煊监国并准备南巡事体,实在不容耽搁——倒不是他等不得,他正掐着手指算河东至此的里程呢:“那你去叫他来吧!”

    吴敏擦了擦汗连滚带爬地就走了,持盈这才狠狠地将扇子扔下去,蔡攸拾起来,吹了吹不存在的灰,笑道:“他怕招人骂罢了,你将他贬了,我来权兼中书舍人。”

    1

    持盈不知为什么,突然心里一酸,想起了从前蔡瑢在神宗、哲宗朝时也是承旨的中书舍人,这没来由的想法叫他难过,刻意白了蔡瑢一眼,故作无事道:“你倒不怕挨骂!”

    他在吴敏面前装得严肃,在蔡攸面前则细细碎碎地埋怨:“我平日待他不薄,竟搬出这些大道理来气我!”

    蔡攸乐了,走到他身边给他扇风:“我挨骂与否,难道不是全看官家吗?官家如此厚恩于我,想来他年青史,臣必然和官家永不分离。官家做万世圣君,我便是贤臣;官家做昏——”

    官家做昏君,那我必然是那贼子jianian人了!

    持盈把扇子劈手夺过,打他的肩膀:“不许说!”

    蔡攸不知想起了什么:“官家拿这扇子打我倒不心疼,昨日那一万贯一把的扇子却好好珍藏着吧?”

    持盈每逢此刻都不说话,他先睡爹再睡儿子,实在是不礼貌——虽然他当年是先认识儿子的。

    于是他垂着眼看桌上的砚:“不该叫李伯玉的,他若来,这事怕不能善了。”

    对这话,蔡攸哼一声,也不知哼什么。

    而君臣二人此刻也没想到,李伯玉来时竟然如此的不能善了。

    1

    他带来了一封血书。

    持盈看着他双手捧着那片纸过头顶,就一阵的rou紧牙酸,心想当时话赶话被吴敏赶得喊了李伯玉来,早知如此,他宁可去说服蔡瑢,叫他背这骂名。

    “凤宾此举何意?”持盈明知故问。

    皇帝要内禅南迁,这事绝不能在出发前叫外人晓得,因此内侍也不见一个,而李伯玉就那么举着,也没人替他转呈文书。

    殿中剩下三人看来看去,最后蔡攸大呼倒霉,从李伯玉手上接过那白纸血书,捏着交给持盈。

    持盈不看:“凤宾可是要阻朕南巡吗?”

    李伯玉见皇帝不看他的血书,心中不知是失望还是苍凉,竟然一声叹气也没了:“臣不敢!”

    持盈听他的语气似乎有松动,立刻长舒一口气,还有余裕关心起来:“凤宾有谏,但与朕说便是,何故自伤?”

    他主动下座去搀李伯玉,有些心疼地看着他的手臂道:“卿为国家献身至此,朕实在感动。”

    李伯玉只垂首道:“臣事国尽忠而已!臣不敢阻拦官家南巡,只是臣有一问。”

    1

    为求脱身,就是有十问持盈也只能回答:“凤宾请讲。”

    “金人猖獗至此,官家却要南幸,不知如何招徕天下英雄,护卫京畿?若京畿不保,祖宗陵庙、衣冠文物,又要如何自处?”

    持盈早就有想法了:“朕方才已同吴卿讲了,朕将拜太子做开封府尹,留守东京,处分京中事宜。太子国之储贰,难道不能保全京师?”

    李伯玉等的就是持盈说到太子。

    即使此刻持盈还搀着他,他也执意跪下,持盈只觉得手上一坠,李伯玉已然矮了半身,他也只能弯腰,不解其意地看过去。

    “皇太子监国乃是典礼之常,可如今臣敌犯阙,兵至河东,危急存亡只在呼吸之间,非常之时,如何能守寻常之礼?官家若不传太子以位号,实在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

    持盈不知怎么着,愣在原地。李伯玉的口吻让他有些捉摸不透,他仿佛听不懂这话似的:“你说什么?”

    “臣请陛下禅让!”

    持盈才恍然大悟地松开他的手,不可置信、惊怒交加地问:“你是说,朕若要南幸,就得禅位给太子不成?”

    而李伯玉犹不自知,或者已抱死意:“官家圣明!”

    1

    “朕不圣明!朕是个无道昏君!”持盈怒极反笑,都要忘了国朝不杀文官的规定,“殿前班直——”

    “官家息怒!”吴敏拼命给蔡攸使眼色,而后者仿佛眼瞎似的,眼看皇帝已经怒起要杀人了,就只能自己站出来上前,连扑带爬地抱住皇帝的腿请罪,一边还给李伯玉使眼色。

    李伯玉上次被罢黜,持盈就说他“不合时宜”,如今要紧关头,更不会退缩。

    皇帝同他僵持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