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4.补偿 (第1/1页)
晚上吃了饭,一家人聚在堂屋说话。 朱熹妹从里屋拿了二十块钱给了张何萍,“何萍啊,你拿这钱去县里扯几块布。这天眼看着就要入秋了,不能总让秋穿慧敏剩下的,余下的钱你看着买就是了。” 张何萍爽快的接过,“娘,我看还得给秋做两双鞋,一双单鞋,一双棉鞋。” “可不是,看我把这茬也忘了,年纪大了脑子不行了。” 边上的宁慧敏不甘心的拉着娘的衣袖,“娘,我也要新衣服,我想要和她一样的裙子。” 张何萍很疼这个唯一的闺nV,“等咱慧敏去上学了,娘就给你做一条裙子好不好?” 见娘答应宁慧敏朝宁秋扬起了下巴,那模样好像在说,看吧我也有裙子了。 宁秋身T虽然是五岁,但心智却是个成年人,怎麽会为一条裙子和一个小孩子计较。 第二天张何萍起了个大早,做了一家人的早饭。忙完所有的事後,这才揣着昨天朱熹妹给她的二十块钱,去县城为宁秋置办东西。 还没走到村口就见路上有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察蹬着自行车往这边来,来到张何萍身边,一个警察停下车询问。 “大姐,和您打听一下,下山村的村委会在哪儿啊?” 光靠说张何萍怕说不清,“我带你们去吧,也没几步路。” 有人带路当然好,两个警察下了车,给张何萍道谢。 其实张何萍也好奇,他们这个村子还从没有来过警察,难道是村子里出事了? “呃……警察同志,来我们村子难道是……” 警察笑着解释,“也没啥大事,主要是来做宣传的。” “宣传?啥宣传啊?” “近几年年,几个县里有不少儿童的失踪案件。上面派我们下来去各个村宣传下,让每个村子提高警惕,一旦有孩子失踪或者发现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及时向我们富源镇的派出所汇报。” “呀,这不会就是那什麽拐卖儿童吧!?” “没错,失踪的不但有儿童,还有妇nV,大夥儿一定要提高警惕啊。” 说话间,张何萍已经带着两名警察来到了村委,村长张长旺正好也在。 将人送到後,张何萍才匆匆的往县城赶。 傍晚,去田里劳作的村民在这时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休息。 下山村中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有丝丝缕缕的焦香和饭菜香。在山脚下草木间嬉戏玩闹的孩子们,也笑闹着往家跑,夕yAn下是一副闲适安逸的田园乡野的画卷。 此时村中央竖着的大喇叭发出一阵电流声,随後传来村长洪亮的大嗓门。 “各位下山村的乡亲们,今儿我张长旺想和大夥儿说几件事,今天上午,富源县派出所的两位民警同志来了我们下山村,为的是近几年在我们秦省逐渐递增的儿童和妇nV的失踪案件……” 朱熹妹手上炒着菜,耳朵里听着外头喇叭里村长的广播。 “这些丧良心的,不是自家孩子就能拿来卖啊!又不是牲口!这些畜生!” 在一旁打下手的张何萍搭话道,“今早我出村的时候,刚巧遇上这两位警察同志。我听他们和村长说,咱们隔壁的双塔县,上个月就报了六起失踪案,其中两起还是嫁了人的婆娘呢,其他的都是孩子。” “什麽!双塔县!?距离咱村子可不远啊。连婆娘都能拐了卖,那些婆娘的脑袋是摆设吗?” “可不,娘,你可要看好秋,白日里别让她出门了。咱秋长得漂亮,白白净净的,太招人了。” “不只是秋,另几个娃也得看紧了。要不……别让他们上学了,这一路上让人不放心啊。特别是慧敏,九月份眼看着就要去学校了。” “娘,孩子的学习可不能耽误,大不了我早上送他们去学校,下午再去接他们回来。” “我看行,要是你们没时间,我就带着秋去接。” 日子一晃就到了九月,秦省的气温要b海市低很多,一个属於南方而另一个属於北方。刚到九月气温就下滑至二十度左右,出门得加件外衫。宁秋那双漂亮的凉鞋也不能再穿了,换上了NN连夜赶制的黑布鞋。 今天是宁慧敏第一天上学的日子,七岁的她终於能和哥哥们一起上学了。穿上娘为她赶制的一件红毛衣,红毛衣在这偏远的乡村可不常见,在一群青灰的sE调中格外的显眼。 “这颜sE也太YAn了。”朱熹妹越看越觉得这麽穿不妥。 “娘,前几年孩子就想要一件红sE的衣服,这件毛衣还是我的那件衣拆了重新打的。我那还有两卷毛线,回头给秋也织一件,咱们家的两个nV娃一人一件,多好。” 听到毛衣是用张何萍自己的衣服拆了重新织的,老太太也不好再多说什麽。 “行吧,孩子们喜欢就好。快点送他们去学校吧。记得嘱咐他们,放学了在门口等,别自个儿回来。” “知道了,娘。” 路过宁秋时,宁慧敏还冷哼一声,这才得意洋洋的背着小书包和娘还有哥哥们出了院门。 朱熹妹m0着宁秋的脑袋,“秋啊,再过两年,咱们也背上小书包上学去,好不好?” 宁秋可不会羡慕他们,上学是早晚的事,这会儿她心里盘算着更重要的事。 “NN,大伯母的手真巧,这衣服做的太合身了。” “那可不,你大伯母啥都会做。家里大大小小的衣服都是她做的,那毛衣也是她自己织的。” “真厉害啊,NN,大伯母手艺这麽好,我们买一台缝纫机好不好?这样大伯母就能帮我做更多漂亮衣服了。” “买缝纫啊……” 八十年代初一台缝纫机得一百出头,在当时算是大物件,毕竟在农村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也只不过一百多块。 老太太知道宁洪福在信用社存了好几千,这钱是秋儿的,她不能随便动。 但他们擅自把秋儿接家里住,事先也没和儿子儿媳商量。这事儿确实也委屈了张何萍,平白无故多一个孩子要养活。 况且自己年纪也大了,这些细致的针线活还得靠张何萍。买台缝纫机给她作为补偿,也不是不行。 老太太心里琢磨着这事儿,也没立刻答应。 宁秋当然不会没眼sE的催促,她认为NN是个JiNg明的,一定能想明白其中的关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