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同游_第八章云海启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云海启程 (第3/6页)

无形的震颤顺索反弹回来,沿云柱传开。四面八方的光索先是一齐颤动,下一息便「嗡」地共鸣,像千万根弓弦同时拉满。云柱间浮出一道又一道薄薄的波面,宛若重叠的玻璃。

    沈安心脏一沉:共振。

    「往下两丈,斜切!」他几乎是喊出来——在凡界,桥面共振会把整座桥震散;在云海,光索的共鸣很可能把云柱间的气墙震成无数片碎镜,那些碎镜无形无sE,却会像刀片一样切割经过的一切。

    杨戬一手按住他肩,一手在空中连点,云符顿时收光、转舵、俯冲,贴着其中一面气墙的斜面滑行。碎裂还是发生了,无数透明的薄片从四面扫来,杨戬袖中银芒暴起,在云符四周织成一圈细密的光网——每一片气镜贴上光网,便像落在雪上的灰尘,连声响都没有便被悄无声息地化掉。

    一息、两息、五息,光索的共鸣终於渐止。云柱重新沉默,像一座座无人守望的琴。沈安额上冷汗渗出,指节还在微微发抖。他抬眼看杨戬,战神的呼x1与他一样平稳,但指尖仍有未收的电光在游走。

    「对不起,是我先碰的。」沈安苦笑,语气里有懊恼也有後怕。

    「第一次走这条路,」杨戬摇头,语气反而轻了些,「你已做得很好。记住它们的声,下次听见第一下就远离。」

    「好。」他点头,把这段经验和刚才的数据一并记在小册子上——自从成为观理使,他开始习惯给每一段云路标注「危险模式」与「避祸节律」,像在为未来的人留路标。

    暮sE更深时,远处的云面亮起一条淡银的细缝。那不是星,是云开出的一条无形的巷,巷内的风安静,像被谁收拾过。杨戬指了指,「借它过夜。」

    两人让云符缓缓落在巷中一块平整的云脊上。这里与其说是地,不如说是被灵风抛光的「平台」。四周是静谧的蓝与银,凡界的山影在极远的下方,像墨。沈安坐下,背靠云脊,把测风器、云针、银符依序在旁排好。他指尖还有些麻,心里却出奇地安定——像在连续考试後得到了短短一节下课。

    「今天学会了三件事,」他半开玩笑地伸出手指,「星风的节拍、黏结带要变乾净、还有……琴弦不能随便碰。」

    杨戬看着他,沉默地笑了一瞬,笑意像在月sE里融开。他把外袍解下,披在沈安肩上,「还有第四件。」

    「嗯?」

    「遇事说出你的判断。」杨戬坐到他身边,语气平稳,「你看到的东西,与我不同。你说像肺时,我便知道要用呼x1的方式过去。这就是同行。」

    「同行……」沈安在心里悄悄重复,觉得这两个字在今晚b任何时候都更有重量。他侧过脸,看着这位战神在月光里的轮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而是与他共享一张云脊、共享一段风声的人。

    云巷很安静。远方的无底云谷像一盏被罩住的蓝灯,呼x1悠长。他倦意涌上来前,仍不忘把今日的观测草草记在册尾:

    「南行云路,第一、二危带皆有节律。凡技可用,然须敬畏。与杨同行,心安。」

    他把小册合上,把肩更往杨戬那边靠了一寸,似乎把自己的疲惫也交给了那份稳定。

    夜更深,星光在云巷上铺成一条细银的路。风很轻,像为行者摊开的一张被。明日还有更难的地带,还有半凡半仙的云壑、还有未知的裂隙在那里呼x1。但在这一刻,两人只是并肩坐着,让心跳与远处云谷的节律慢慢对齐,让疲惫在安全与信任里一寸寸松散。

    「安安,」在他将要阖眼时,耳边传来熟悉而低沉的唤,「休息吧。」

    「嗯。」他含糊应了,笑意在唇角一闪而过。

    云海像一张缓慢翻页的书,将这一夜小心收进天与人的夹层里。第一段云路,已然记下两人的名字。接下来要读的页章,将b风更快,b光更远。

    晨sE在云巷之外渐渐铺开,风中带着cHa0Sh的青草味和说不清的铁腥。云符切出最後一道安静的气脉时,前方的天光忽然塌陷成一片浓绿带蓝的深壑,云海像被谁温柔地按下去,露出一个巨大而缓慢呼x1的洼地。沈安第一次看见「云壑」——半凡半仙的边境居所——那像一只伏卧的兽,毛皮是层层叠叠的云丝,呼x1则化作底部缓慢涌动的薄雾;雾里露出山棱,棱线上长着不合时序的花树:冬季该枯的枝头此刻密密开着白花,花瓣边缘却被霜冻刻出晶亮的锯齿,像同时抓住了春与寒。

    「到了。」杨戬的声音在背後落下,稳定而低沉,他的目光扫过四周,眉心第三眼仍闭,却像已把整片地势m0在掌中,「这儿的灵气与地气打架,像两条鱼互咬着尾巴。」

    沈安踩在云符边缘向下张望,眼睛很快被另一个异象x1住:壑底有一汪清澈的小湖,湖面伏着星星点点的光,像夜空碎在水上。然而此时是白日,头顶只有薄云与太yAn,这些光理当不该存在。他不自觉取出改良云羽测风器,让羽梢在湖上方轻轻一晃,刻度短促抖动,显示一种奇怪的「逆向流」——风自下往上,宛若湖在呼x1,把湖底看不见的什麽往空中吐。

    「像一口倒置的肺。」沈安喃喃,心里先把这画面记下,然後才想起自己该先学会在这里说话的方式。

    壑壁上传来细碎的铃声,後接几记低沉的木槌敲击。那不是攻击,也不像迎客,只是把两种不同世界的节律敲在同一条线上。雾里走出几位身影,衣着简素,布袖上绣着细密的云纹,额前绑着窄窄的灵竹;他们的眼瞳b凡人清淡,泛着一层水光,像长久在云中生活留下的颜sE。为首者年纪不大,却背直如矛,腰间挂一块半透明的玉牌,牌面刻着简T的「浮」字,另一面用古篆写成象形的水。

    「云壑浮族,浮是我们族姓,也是生法,」那青年近前,礼数不卑不亢,声音像霜打过的竹叶,「我名浮黎,奉长老令来接两位。二郎真君,观理使。」他说到後四字时停了一下,目光微不可察地扫过沈安腰间的玉牌,眼底的光像水面被风掠过一寸——好奇、警惕、还有不肯承认的敬畏。

    沈安拱手,「久仰云壑之名。此次奉命观察南境异象,还望指教。」他刻意把语速放慢,让自己每个字都像在雾里落下一枚稳的石子,不让声音惊扰这片呼x1异常的土地。

    浮黎点头,转身引路。下壑的路是吊在空中的云织,踩上去会微微弹,像踩在一张巨大的鼓面;每一脚下去,云绳就用力把你推回来,提醒你这里不是地面。沈安专注地跟着,眼角不放过任何异象:壑侧的藤蔓向着上风乱生,叶脉里流着淡淡的银光;一群像蝶又不像蝶的薄翅生物正停在结霜的花上,翅上没有粉,只映出附近空气流线的形状——他记下它们的停栖点,发现竟和湖面吐光的节律一致。

    穿过几层雾幕,前方豁然开朗。半圈石屋半嵌在壑壁里,屋前挂风铃,铃舌不是金属,像是某种乾脆透明的叶子。几个长者坐在最中央那座石屋前,面sE沉静,目光像老树的年轮,层层叠叠地望来。浮黎上前一礼,介绍来客。

    最中间的长者面皮乾薄,鬓发银白,眼眸却清得惊人,他指尖轻弹铃舌,让一声脆响落下,「二郎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