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 织耕苑 (第2/3页)
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以为会发现寂寥和幽怨,但惊奇地发现那张素净的脸上并没有生出太多波澜,反露出饶有兴趣的神态,说道:“我还没拜见过太皇太后,今日倒是个机会。” “拜见他做什么?” “我初来乍到,论理该去太皇太后处拜谒才对。” 白茸心想,昕贵人真是比云华帝宫大部分人还懂礼数,如若不明说,真看不出他来自外邦。 在他们聊天的时间里,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了。由于都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每个人都不知该如何打扮才算得体,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的服饰妆容。不过大部分人还都打扮得中规中矩,无论是昙、旼、暄这样的高位嫔妃还是没有品级的零散美人,大都选择相对低调剪裁简单的长衫,搭配两三样首饰和挂坠。因为衣服颜色各不相同,大面一看竟也有了百花齐放的感觉。而就是在这五颜六色中,映嫔身上的灰色麻衣才显得格外突出。以至于他一到场,所有人都在看他——不仅主子们齐刷刷看,就连在场的高级近侍和远处候着的低等奴才们也都毫不掩饰地把视线投放过去。 只一眼,白茸差点笑出声来。 昕贵人也看过去,不解道:“难道要穿成这样吗?” 白茸道:“不用,你这身打扮刚刚好,他呀是用力过猛了。”说着又把玄青招到身边,跟他低语几句,玄青听完频频点头,退后几步招来个另一位毓臻宫的宫人,小声吩咐,那人随即转身离开。 辰时三刻,太皇太后驾临。 这是白茸自无常宫后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见到他,心下有些忐忑,害怕会被针对挑毛病。不过令他意外的是,太皇太后的视线只是在他身上一扫,便去了别处,既没做停留也没有别样的神情,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他放心下来,本着看乐呵的心态,好奇太皇太后在看了映嫔那身过于简朴的着装后会有什么反应。 果然,他没有失望,那双鹰眼在映嫔身上停留时间最久。不过,想象中的质问并没有到来,太皇太后很快就神色如常地做开场词,并预祝秋天能有大丰收。这些话说的文绉绉的,上至天下至地,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洋洋洒洒长篇大述,词藻华丽且讲究,有些地方白茸甚至都听不太懂。他不禁想,要是让他来主持这场活动,肯定说不出这么多头头道道。事实上,他并不觉得这场假模假样的活动具有多少现实意义。 太皇太后的演讲已经结束,被扶到一旁休息,此时,司苑司的人开始分发种子。发到白茸这里时,他看着手心里的数粒黑色小籽,问道:“种出来是什么?” “是芸苔。” 白茸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疑惑的表情被映嫔捕捉到,后者无比欢快道:“该不会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芸苔吧,这么浅显的常识都不懂?” 白茸心知这就是说给他听的,刚想反驳,却听一旁的昕贵人认真道:“我确实第一次听说,幽逻岛似乎没有芸苔这种植物。” 映嫔先是看了白茸一眼,然后掬起笑容,对昕贵人道:“你刚来这里,可能不太了解云华的农作物,芸苔又叫寒菜,生长周期快,味道鲜脆,可荤可素,我们这儿的人都爱吃。” 白茸心里翻个白眼,原来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大青菜嘛,芸苔大概是那些自以为尊贵之人重新起得文雅名字。再看昕贵人,正微笑点头,忽然明白过来,人家曾多次来云华旅居,风土人情早就一清二楚,如何不知芸苔为何物,有此一问多半是看出映嫔意有所指,出言解围。 想到此,他对这慧敏和善的异邦美人又多了几分好感。 事农活动正式开始,平时连水盆都没端过的各位美人们全拿起锄头在司苑司宫人们的引导下走上田垄,似有若无地锄几下土,然后弯腰撒上些种子,翻些土盖上。 就连太皇太后也在行香子的搀扶下走到田边,真的捯饬了几下泥土。 白茸虽然家贫却不是农户,没干过农活,手中锄头只拿了片刻便觉沉重,手臂酸痛。他看看别人,发现大多数人和他一样。近处的昕贵人和旼妃已经停在那里开始捶腰。在他们边上,暄妃和李嫔、昱嫔和暚贵人各自聊起来,不再动弹。就连余贵人和雪常在也因为养尊处优惯了而觉得力不从心。而远处的昙贵妃则面无表情地始终在一块地上来回拨弄,好像跟那地有仇似的。 而在各个边边角角,那些没品级的莺莺燕燕们也都做得有气无力,仿佛多干几下就会晕倒。 在到场的所有人中,唯有薛嫔和映嫔干得火热朝天。 白茸暗自称奇,薛嫔干得顺手是意料之中的,而映嫔一向十指不沾阳春水,居然也能像模像样地干起来,这不得不说很让人意外,此时再看那身短打装扮,倒真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这时,太皇太后道:“你们都要好好体验农户们的辛苦,想想每日餐食的来之不易。” 众人皆俯首称是,映嫔更是故作感慨:“的确是粒粒皆辛苦,一想到宫中铺张浪费严重,我就极为心痛。为此,我决定从今日起,皎月宫每餐减一菜。” 太皇太后甚是欣慰,说道:“能知人间疾苦很是难得,你们大家都要有这份感恩之心才行。映嫔年纪虽小,却心怀天下,单说这份气度就无人能及。” 白茸在心里直啐口水,而映嫔脸上则得意洋洋,被当众夸奖的喜悦让他忘记劳作的辛苦。 又过了一会儿,天气热起来,太皇太后先回宫了,剩下一众人都眼巴巴盯着昙贵妃,希望他能发话早点结束这场味同嚼蜡的活动。 而昙贵妃只是看着映嫔若有所思,笑问:“真看不出,你不仅精通琴棋书画,于农事也得心应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