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灾祸 (第1/2页)
身上全是红印牙痕,到处都是湿淋淋的粘液,天下最具权势最令人畏惧的雄主君王,竟是这么一副被cao弄到xue口都合不拢的荒唐模样。 李应聿感觉今夜糟糕透顶,简直可以当选这一年来最不顺心的时刻。 又一次斋醮失败了…… 他颓废的倒了下去,陷在柔软的道床软垫上昏昏欲睡。 这副不争气的身体越发不中用了,他都已经快记不清那种令人上瘾的、精神焕发、脱胎换骨的感觉是什么了。 天师不肯再泄精气,又谈何玄修?这条本已明晰的长生之路好不容易开对了头,刚尝到一点点甜头,就又渺茫了起来。 难道……真要斩断业障才行?可太子,到底是自己的骨rou。 虎毒尚不食子…… 何况李彦素来孝悌,就连李应聿也不得不承认,至少目前看来,李彦除了性情不太称心,还有点识人不明外,于国于家并无太大过错。 罢了…… 此刻李应聿骨软筋酥,浑身不适,他实再无力想那些损耗心神的东西。 刚披衣而起,想唤人进来沐浴梳洗。 却听见一连串颇为凌乱的脚步声,隔着道床周围的幕帘,他看见一点亮光照出了一个人影。 昏暗的殿室里传来了御前大太监温如乐苍老发颤的声音:“陛下,有急报!” 幕帘里伸出皇帝的一只手来,温大监赶紧递上奏报,半晌之后,李应聿撩开了垂帘,面色苍白一如门外的数九寒霜。 “点灯。” 温如乐战战兢兢的点燃了所有蜡烛,借着擦汗的功夫,偷看了一眼魏帝,却见李应聿仍然一动不动,凝视着前方,许久才开口。 “今夜是李彦在外值守?” 温如乐赶紧躬身:“回陛下,是太子不错。” “……” “让他滚进来。” “……” 等太子在宫侍们的带领下匆匆而至时,香炉里的烟气已经极淡了,横七竖八的蜡烛凌乱得铺在地上到处都是,也不见人收拾,道床周围那几重帘幕也被放了下来。 从外看来只能隐约瞧见天子半倚着凭几,一动未动。 李彦不敢打扰君父,只好硬着头皮拂开燃了一半的残蜡,腾出一块干净地界,跪等问话。 此幕帘乃天材地宝所制,外面的人看不清里面,里面的人却能将外面的一切看的通透。 李应聿龙凤之姿,生得儿子自然也是一副极好的皮相,肤白俊美,眉眼清隽,是多少闺阁少女们的梦中郎君,无奈却不是很像他的父皇。 不由得李应聿就想起天师曾言太子面相看似温润实带戾气,又想起众臣皆赞誉太子俏似高祖,尤其是眼睛。 高祖…… 他老人家可是将一个朝代给克死了,那么同样有此奇伟面相的李彦,要克死一个皇帝,是不是也无可厚非? 想到这,李应聿心底升起了一股厌恶,再不想看他第二眼。 将目光投注在殿顶,李应聿整理好衣物,极力克制着沸腾的心绪。 “就在刚才,朕收到了灾报,言关东三十余府县受灾……” “太子,你怎么想?” ??? 李彦哪里知道父皇竟把自己的眼睛和高祖联系在了一起。他毕竟年轻,骤然听见百姓遭了灾,心中也是咯噔一下,但太子到底还是个成器的,固然思想保守了些,但抗压能力也非凡俗可及。 “儿臣这就组织各部,拟定赈济章程。” “说的轻巧。”魏帝却阴阳怪气的哼了一声,显然对自己造下的烂账无比清楚:“库里能拿出多少银子?” 不用问他都知道国库没钱,作为一国之君,大魏真正的主人,所有一切他想看到的都能看到, 他当然知道李彦cao持国事不容易,但他根本不关心。 从少时征战四方,顶着百姓血泪开疆拓土时,李应聿就是一个缺乏人情味的政治怪物,可喜的是,南征北讨多年也不算瞎折腾,硬是将大魏版图拓开了一倍。 再后来魏帝也算励精图治,歪打正着给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但李应聿还有他的重臣们都明白,大魏国祚上叠加多年的“积病”不在少数。 魏帝也并非不想扫清积弊,只是现下体力不济精神不振,实再无法久视朝堂。 若能得长生!若用些银子就能将养好身体!他一定可以重整旗鼓,让大魏再次辉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