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天地为炉 (第2/2页)
清凌凌的双目,心中百感交集,说道:“是。”高声谢了皇恩,手捧诸宝转过身子。 众人齐声道:“皇上圣恩浩荡,恭贺平南王殿下!” 荣元量自行颤巍巍站了起来,心头陡然卸去了一副重担,面露微笑,身子忽然摇晃了一下。 高应麟立即伸手扶住,说道:“送靖阳公下去休息。”荣世祯意欲跟去,却见孙吉昌等向他频使眼色。荣世祯便狠下心来,留在厅上不动。 待得荣元量退下,高应麟说道:“荣世祯继任平南王的喜讯须得传遍四方。”荣世祯说道:“甚是。”便点了一名文官筹办传信之事。 孙吉昌递了一封折子与荣世祯,荣世祯一看,上面写着此次讨伐怀德土司的军功战况,不禁心中一酸,暗想:“父王把这件事留给继任者来办,以便交接政务。”当下赏赐了勇战立功者,处罚了虚报军功者,又调了两员平南王军老将,前去各地调解土司争利纷争。就有不到之处,都有孙吉昌在旁指点。 荣世祯的三叔荣元坚说道:“昭王殿下方才说到天下大局动荡,平南王一路回来,想必也见到云南近来人心不平,不似从前清平安泰模样。今后政务该当如何处置,还请平南王示下,大伙儿心里也好有个准则。” 荣世祯看了高应麟一眼,高应麟向他点了点头,意似支持。 荣世祯便道:“我今日继位,有四条法度要即刻颁行。一是清平吏治,广开言路,官绅凡有进言便民之策,必得准行。二是厉兵秣马,加紧cao练,随时预备讨贼歼敌。三是奖励农桑,严禁盘剥,官府所得者皆用以养兵施政。”又点出了荣元量的四名心腹老臣,封为平南王亲使,授予令牌官印,即日至各地巡视吏治,查得贪官污吏、鱼rou百姓者,可先斩后奏。 众人听他临危受命,处事井井有条,都默默点头赞许。 荣世祯又道:“最后一条也是最紧要的。我平南王荣氏满门荣耀,都得自朝廷恩宠。凡我南方子弟须得谨记在心,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云南只认得京城小皇帝的承天玉玺。从今以后,再不要说从前如何如何。违者以叛逆论处。”众人都想:“高应麟保他可算是保对了。”纷纷起身答应。 荣世祯又与众人议了许久要务,到得天色晚了,留待众人用了酒饭方才散去。 荣世祯直到此刻,才露出疲惫迷惘之色。高应麟对荣世祯说道:“我还去绣绮圆旧处暂住。” 荣世祯轻轻“啊”了一声,说道:“你要走了?” 高应麟点点头,荣世祯忍不住拉住他的袖子,说道:“你就住在王府罢,好不好?” 高应麟见他眼中带有央求之意,知他心里着实没底,便低声道:“好。” 荣世祯对他笑了笑,命人收拾了客堂与昭王下榻。高应麟叮嘱他早些休息,便即离去。 荣世祯已累得四肢酸软,伤处隐隐作痛,也顾不得换衣裳,回到自己屋里,坐在椅上就睡着了。 梦中忽听得王府各处犬吠马嘶,后花园中孔雀尖声长鸣,哀恸不绝。一股冷气悄无声息吹入屋中,荣世祯不觉一阵毛骨悚然,迷惘睁开眼睛。 忽见几个下人挑着灯笼,慌慌张张奔了过来,说道:“小王爷,老王爷不好了!” 荣世祯心中一个咯噔,忙飞奔至父亲寝殿,只见得殿中灯火通明,几个太医束手无策站在床边,地下一滩血迹触目惊心。 荣世祯惊道:“怎么了?” 一太医道:“老王爷方才呕血数升——”荣世祯抢至床前一看,只见荣元量奄奄一息,命在顷刻之间! 太医在旁说道:“老王爷原就是凭一口气苦苦撑着,世子一回来,老王爷这口气就松了……今日强撑着出去了一圈儿,回来就不行了。” 荣世祯不由得心肝如刀剑乱刺,扑在床边哭道:“我不会让你死的,我永远不会让你死的!” 众人默默退了出去。 荣元量伸手摸了摸荣世祯的头,喘息着说道:“我有最后几句话说与你……如今多事之秋,你手上事情千头万绪,我的丧事只要简朴为上,停过三七就与你母亲同xue葬了,千万不要花费心思太多。” 荣世祯放声大哭道:“我的爹爹,我以为还能侍奉你三十年,如何我才逃回家来,你就要走了?早知我不如死在外面,省得受这苦楚煎熬!” 荣元量笑道:“世上谁人不死?老天爷还算厚道,叫我还能见你一面,我已别无所求,只是……只是后悔当初不该给你结这门亲事,坑得你有上没下,险些送了性命……你就说是我的话,以后退了亲事罢。” 荣世祯说道:“老四不许我退婚,叫我以征西王女婿之名去收西北。” 荣元量颇为动容,说道:“喔,朝廷竟如此抬爱,那你可一定要穷尽全力,报效朝廷!”接着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只能难为你的姻缘了。” 荣世祯含泪道:“是。” 荣元量望向窗外,说道:“你去把帘子都拉开了,闷得我难受。”荣世祯忙去拉开了厚重的锦幔,又立即回到父亲身边。 荣元量看见窗外长夜漫漫,黑暗无边无际,而他再也看不到明天的阳光了……低声道:“那时若是昭王做了皇帝就好了,都怪我未能将昭王及时送到京城,叫萧在雍推了个小娃娃上去……” 荣世祯说道:“父亲接到凤旨就护送昭王动身了,又没有长翅膀,哪里赶得及呢?天命如此安排,父亲不须自责。” 荣元量说道:“天命安排……难道大恒朝真是气数已尽,无力回天?”说着,眼中不由得落下老泪,伤痛之情溢于言表。 荣世祯难以对答,荣元量垂泪道:“自古朝代更迭,江山分合,都是天命安排,我等唯有尽人事而听天命。眼下有两件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一是元氏贼军,二是江南小朝廷。你……你怎么看?” 荣世祯说道:“儿子以为,朝廷大事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今定北王已打入关中,他善能用兵,必能重创贼军。我又听昭王说,他筹建水师颇有成效,不日南下攻克江南。这两件大祸定能消弭。父亲不要忧虑了。” 荣元量低声道:“萧氏北人兵强马壮,萧在雍也跟他父亲一样能征善战,但他父亲是实心肠的人……他、他不大一样……你要小心他以后弄权坏事……你要小心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