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贵贱之分第一景 (第1/2页)
第五章:贵贱之分 此後的数日,映雪号白日的喧嚣与夜晚的冷清形成鲜明对b。 白天时,映雪号里总是忙碌得脚不沾地。家丁进进出出,搬运货物、清点帐册、招待客人,彷佛要把前些日子因戾戈耽误的营生全数补回。 夥计们在白篱与桑嬷嬷的指挥下,为即将到来的观察使仪仗队伍忙碌不休,铺子里里外外,从漆红的门板到擦亮的铜锁,无不焕然一新,将同谷县最上乘的富贵气象尽数展现。光是迎接仪仗的香案,便需在三处铺设,沿途的彩绸装饰更是绵延半里许,这些繁杂的准备,都得众人在数日内备齐,时间紧迫得令人喘不过气。 然而,每至夜幕低垂,夥计们各自归家,铺子便归於寂静。只剩下白篱、桑嬷嬷与秦措三人。桑嬷嬷总是早早歇息,偶尔的时候,白篱与秦措在正堂里对坐饮茶,或是并肩坐在院中石阶上看星空。 这时的白篱会卸下白日里的热络,变得沉静而专注,只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或是索X什麽也不说,任由那份宁静在两人之间流淌。 董越每晚到点,便会如幽灵般在周遭巡视,有时礼貌的敲门问候,名义上是检视官差暗岗的戒备,实则多半是奉陈逐川之命,探查映雪号的动静,以及秦措的行踪,後者显然更令董越在意。 秦措在这段时间并未闲着。趁手上难得有些银两铜钱,他走访县内药铺与山户,采买各式药材——那些药材多半是用来调理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膏药,偶尔也掺杂着几味旁人见识不明白的罕见材料。 他频繁地在城中各处行走,打探消息。如他所预料的,城中关於杜氏锦肆的流言甚嚣尘上,茶摊、r0U舖、市井巷弄,充斥着对县衙和映雪号的微词。 「听说李家、王家这些大户都在商议,要联合起来延迟缴纳税款。」 「何止如此,我一走商的兄弟跟我说,有个大富之人,为防衙门又藉着官兵包围抄家,从外地请来了很多好汉,呛明了再敢侵门踏户就准备跟县令斗个你Si我活!」 「千真万确。我有个亲戚在王家做事。他们说,县令处理杜家的事太过鲁莽,不顾乡绅T面,必须给他个教训。」 「好多人说杜太夫人是被冤枉的。其实大家都雪亮,县令与映雪号g结,故意打压杜家。最震撼的是,戾戈本就是官府一手安排,为的是吞并民财。」 秦措默默地将这些流言蜚语收入耳中。他还发现,在坊市中,许多摊商们都被授意冷淡与官府的配合,甚至有些过往定期施粥救济的宅院,一同暂停了善举,那些依赖救济的贫苦民众怨声载道,却是对官府的不作为叫苦连天。 杜氏在同谷县的影响,已然发酵,如同无形之手,缓缓掐紧了县衙的喉咙。这些本地大户的意图明确:透过施压县令陈逐川,迫使其释放杜太夫人。 这GU压力,让陈逐川焦头烂额。为了应对县内日益增长的不满,也为了在观察使驾临前稳定人心,白篱与陈逐川商量一番後决定尝试怀柔之法。 白篱将映雪号的事务交由桑嬷嬷打理,自己则cH0U身在净慧寺举办大型斋会。对外宣称是为同谷县祈福,安抚民心,并为近期因「匪患」受损的百姓祈福超度。希冀能达成一石二鸟的效果,既能支持官府的「平匪」行动,又能拉拢那些受到影响,累积心中不满的百姓。 净慧寺位於城东,是同谷县最大的佛寺,香火鼎盛多年。主持慧明法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僧,在当地很有声望,德高望重。映雪号布施了大笔香火斋资,方才借得该寺作为斋会举办之所。 斋会的头两日,同谷县的百姓们如cHa0水般涌入净慧寺,领取映雪号提供的粥食,白篱亲力亲为,正午时依旧站在粥棚接济来客,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意,百姓们纷纷感谢她的仁慈,交口称赞。 然而,当谈及乡绅与商户的响应时,成效却显得有些微妙。来的多半是那些边缘商户与闲杂人等,有份量的大户nV眷们,要麽称病婉拒,要麽派了不轻不重的管事来敷衍了事。 白篱却不以为意,依旧表现得极为贤达,穿梭於寺院各处,主动与每一位仕绅、夫人们寒暄。她不直接提及县衙的困境,而是将话题巧妙地导至「县内太平」与「百姓安康」上,倾听他们的抱怨,并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映雪号愿为地方尽绵薄之力的意愿。 对付同样经营商铺的各家掌柜,她明里暗里地表示此次斋会是县衙的意思,温声提醒这是一条能解决某些「小麻烦」的路子,试图以商言商,化解潜在的抵触。 然而,效果始终不尽人意,秦措在旁看着,暗自思忖,白篱的智计虽高,但面对杜太夫人根深蒂固的手腕与C作,终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