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绿薄荷02 (第1/2页)
杨东清,我的本名,后两个字念出来和冬青同音。 我其实是在香港旺角出生的,生母可能是红灯街某风尘女。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内地的一个杨姓嫖客把我捡去了重庆,我瘦骨嶙峋,他理所应当地拿我当猫啊狗啊的养,想起来就给我口吃的,没想起来就算了。 后来我有父亲收养,但杨东清没有。 他居然活着长大了。 那晚我逃跑了,或许是还没想好措辞,或许是勇气在短暂的对望中灭了火。 陈宝俊跟在我身后,紧问出了什么事。 我闭唇不答。 回到旅馆,陈宝俊仍敲了阵我的门,他以为我生了他的气,说这回不逗我了,一定带我去吃火锅。 我敷衍他几句,等门口彻底安静后,我站在窗前向下望。 刚才那么仓皇地逃窜,我居然还能记得遇见杨东清的那条闹街就在楼下向左转弯。 关了灯,我又想到凌晨两点。站在杨东清的角度,他当时应该十分惊悚,独自活到这么大,某天突然有个无比相似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站在我的角度,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身份去见他。 我依赖父亲的无所不能,我恐惧自己无法成为父亲。 毕竟,我还是一个得吃药片的精神病人。 迷迷糊糊地躺到七点半,起床收拾好后我下楼买了两屉猪rou馅的小笼包,吃完几个都带回给陈宝俊。 陈宝俊这家伙喜欢裸睡,只穿着条黑色平角内裤就揉着眼睛来给我开门,青天白日的我真怕过路的看见了以为他是变态。 吃完他又躺下睡回笼觉,我借这机会单独出了趟门,去找杨东清的路上悠悠荡荡,腹稿半天都没打好。 再次站在那家火锅店对面,我谨慎地往里探望,决心要做先找到对方的人。 此时并不是火锅店的人流高峰期,找了好几分钟我都没见到杨东清的踪影。等到绿灯转亮,我踌躇片刻,还是穿了马路走过去。 迈进火锅店,我在“欢迎光临”的地毯上站停,收银台前的老板娘捏着笔计算着什么,并没有第一时间抬头看我。我也没吭声,站在原地又朝店里找了一圈。 几秒后老板娘从余光里发现我,脸上的微笑却在看清我的脸后消失,抬高音量指责道:“你还敢回来?” 我被骂得一愣,不解地看着她那张瞬息万变的脸。 老板娘也立马发觉不对,拧着眉将我从头看到脚,再落到我肩膀上的那头长发上,诧异半秒询问我:“你不是杨东清?” “不是。”我回答她。 “那你是谁?”老板娘松开眉头,脸上疑惑渐重。 “杨东清的——” 我并非卖弄关子,而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名词来接话。 老板娘见我支支吾吾,稍微等了阵耐心便彻底消磨干净,打断我道:“总之你和杨东清有关系对吧?” “嗯。”我点头。 “那正好,”老板娘将册子甩到柜台上,指着上面一串潦草的数字,“赔吧。” 我去看,蓝色圆珠笔写的,大概得有个好几大千。 “昨晚来了一伙痞子,说要杨东清替他老子还钱,那小子跑得倒挺快,留下那伙人在老娘这里闹事,砸了老娘摆在店外的三张火锅桌。”阐明原因时,老板娘掐着腰,还不忘指了下门口那几张报废的桌椅。 我听完,脸上有些错愕。 没想到昨晚我离开后,杨东清还有这么一段凶险的遭遇。 看我没做反应,老板娘不满地用圆珠笔敲了敲柜台:“怎么说,赔钱吧。” 我自是无话可说,摸出钱包将银行卡递给她。 见我如此干脆,老板娘接过时又狐疑盯了我一眼,问:“你到底是杨东清的什么人?” 我空顿半秒,只好说了个还算让人能够相信的话:“他哥。” “亲哥?” “嗯。” 老板娘在POS机上刷完卡,还给我时接着问:“我怎么从来没听他说过自己还有个哥哥?” “这不来找他了吗,”我牵强地笑了笑,又问,“对了,姐,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 老板娘想了想:“好像就住在南滨路的筒子楼里。” 我跟她说了声“谢谢”,放好卡后朝着那个地址找去。 路上我接着那篇腹稿往下打,我想父亲不能当,要不见了面告诉杨东清,我是他的哥哥。 可哪有差了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 想到此,我脑袋里某根神经又开始跟我作对,让我不得已停步,靠着黄桷树闭眼休息。 精神疾病确实挺折磨人,我花了三年跟它日夜抗衡,始终分不出高低胜负。 今天是我输了,因为早上出门忘记吃药。 神经衰弱的时候,我肯定了自己的无能。 从昨天到现在,我找不到任何一种能让杨东清相信我的方式。 如果父亲在的话。 就好了。 沿着南滨路走到31号就是重庆筒子楼,十几年后它会变成有名的旅游打卡地,此时这幢中空的怪异建筑还在午后沉寂。 到那以后,我没能找到底楼正门,下了正街只好沿着某条居民楼的过廊从侧面铁门进入,看了眼住户门牌确定自己正在四楼后,再顺着楼梯转下去。 途中碰见个买菜回来的阿婆,我问她知不知道杨东清住在哪里。她耳背,偏着头让我重复了好几遍才勉强听清,然后指向上一层东边的某扇门,告诉我具体位置。 谢过她,我往那边走,刚到楼梯角突然听到一串夹杂着吵嚷的杂乱脚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