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健身房里的中年人有人发迹,有人落魄 (第2/2页)
租。“刚开始几年,生意特别好,虽然每天开车经常会超过10个小时,但多的时候一天收入能达到1000元。”3年后,邵鹏买了房又买了车。 2000年,邵鹏和朋友在江西鹰潭投资了一家缫丝厂,两年后却遭遇国内茧丝价格大跌,亏光了前几年赚的钱后回到湖州。 从头开始的邵鹏,进了保安公司做保安,考虑到照顾生病的母亲,需要一份自由度更高的工作,5年后又转行到学校食堂做厨师。 除此之外,邵鹏还有一份兼职——和亲戚一起开婚庆公司,至今已有8年。 来健身馆的客人除了健身外,也会在这里打发无聊时光 梅文章今年69岁,1999年健身至今没有间断过。年轻时,梅文章是一家矿产公司的钳工,1992年下岗后做过煤炭、木材、水泥生意,后经营丝绸至今 梅文章今年69岁,1999年开始健身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 年轻时,梅文章是湖州一家矿产公司的钳工,1992年下岗后,做过煤炭、木材、水泥、钢材生意,最后选择在当地的丝绸城经营丝绸。上世纪90年代初,丝绸行业不乏一夜暴富的神话,梅文章赶上了最好的时机,也遭遇过最黑暗的打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三十多万元,但之后遭遇骗子,辛苦积累的一千多万血本无归。 生意遭重创后梅文章重新开始,经过近20年的经营,身家也重回当年。眼下的生意大不如前,梅文章经常会开着车到T育馆,在一楼打几局台球,再上到二楼锻炼一下或者和张立勋等人聊聊天。 健身馆里的中年人,经历大多相似,有人发迹,有人落魄,也有人在大起大落后重归平静。 周中华52岁,1988年开始和健身馆张教练一起训练,是湖州最早的健美训练者之一,2002年参加过省里的健美b赛。2003年开始承包客车跑运输,后又转到公路局开车,和朋友聊天,他喜欢说我是开车扫马路的。2013年,中断健美10年后,重新回到健身房 凌泓伟在中断30年后,2018年重新回到健身馆。之前他是湖州最早一批健身房的锻炼者之一 莫根方今年56岁,健身7年,每次锻炼都是速战速决,他在老家镇上经营一家饲料店。健身穿的这条老式运动K,是三十多年前母亲买的 重新回归 张立勋在化肥厂工作了20年,离职前企业正经历转制。2001年,38岁的他买断工龄后,接手了这家健身馆。第一年下来,除去所有的开支竟然赚了8万元,这让原先每月只有六七百元工资的他有点不敢相信。 好日子持续了10年,随着近几年来健身馆开遍大街和小区,生意渐渐淡了下来。同行泛lAn带来了不计后果的竞争,市场上的健身馆频繁关停,能像张立勋一样坚持这么多年的健身馆并不多。 这里的顾客大多是中年人,再往后的年轻者,基本都是朋友介绍而来。有人前几年曾转到其他健身房锻炼,但因为“练了两个月也找不上说话的人”,重新回到这个“湖州最破的健身馆”。 早上,有人会提着从菜场买回的猪蹄,顺路进来锻炼一下;也有人会在这里耗一下午,赶在3点半放学前接孙nV回家;晚上是健身馆最热闹的时候,人一多,张立勋的夜酒能喝上两个小时。 不少顾客是事隔多年后重新回归的健身朋友。 52岁的周中华b张立勋小4岁,1988年起,两人一起训练、健身、参加b赛。周中华原先在客运公司开车,2003年承包客车忙着赚钱后,便没有时间再进健身房,后因生意不好,又转到公路局开车。长期开车给身T带来的伤害,让周中华在中断10年后重新回到健身房。 凌泓伟是邮政局的一名驾驶员,也是总工会健身房的第一批锻炼者,在中断30年后,去年重新回到健身馆。 沈旭东最早是在航运公司跑船,年轻时喜欢搏击散打,跟着张教练学过健身,2011年下岗后成为一名辅警。2007年,沈旭东开始回到健身馆锻炼。 这些50后、60后和70后,都带着各自的故事重聚在一起,锻炼不再像年轻时拼尽全力,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海报下聊天、cH0U烟、抢红包。 客人一年年在减少,健身馆还能维持至今,得益于这里相对低廉的租金,至于接下来还能坚持多久,张立勋自己也说不上来,实在不行,挺过这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挽歌是吴姐的网名,她是健身房第一个报名的nVX。挽歌平时喜欢跑马拉松,每年跑步超过2000公里,参加北京全马的最好成绩是3小时41分。在她之后,几个小姐妹跟着走进这里 倪小文在36岁的一次意外车祸中伤了右腿,康复后开始到健身馆锻炼。42岁时,在张立勋的介绍下,超龄参加市里的残运会并获得举重第一名,当年还代表市里参加省残运会。现在他在一家电动自行车店打工,暂停两年后,2019年又回到健身馆 胡祚宇今年上大一,喜欢健身,放假的时候回来,找到这个父亲曾经锻炼过的地方 天sE渐黑,一名健身者在锻炼。六年前,健身馆从T育馆的一楼搬到了不太引人注意的二楼。随着健身馆越来越多,这里的客人也在逐年递减,至于能坚持多久,张立勋自己也说不上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