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争吵 (第1/1页)
面对太子朱标的早逝,再加上前些年发妻马皇后的猝然离世,年过花甲的帝王本该因此痛哭的,可最后只能咽下一道呜咽——太子Si,原先倾尽心血所铺陈的都前功尽弃;皇孙幼,朝堂上虎视眈眈的藩王世家,都等着这副残破的骨架继续端坐龙椅。抬手抚过皇长孙的发顶时,朱元璋触到的是自己掌心皲裂的纹路,如同这个初创的王朝内外密密麻麻看得见看不见的裂缝隐患。 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太子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被朱元璋全部被屠戮g净。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凉国公蓝玉一党以谋反罪罪名被处Si,先后受牵连诛杀人数多达两万五千多人。 锦衣卫在各地铺下天罗地网搜察逮捕拿涉嫌蓝玉案的余党残孽,正当他们成功抓拿窝藏余党的嫌疑人准备归案时,却收到皇太孙对他们下诏释放疑凶的发令。 锦衣卫都尉署内,面对朱允炆的有意到访,前卫军士两手一前一后握拳按在绣春刀柄上,语气无奈且诚恳地说: “请殿下明鉴,锦衣卫此番行事,实乃奉圣上钦命缉拿蓝玉案涉案人员。放人之权,非卑职这等微末小吏所能擅专。殿下仁厚T恤下情,只是此等军国要务,若不经圣意而擅自处置,恐与T制略有不合。” 朱允炆抿了抿唇,道:“锦衣卫奉旨查办蓝玉一案,缉拿涉案之人本是分内之事。只是听闻近日所捕某户人家,似与案情并无牵连。若因此冤枉良善,恐伤朝廷T统。” 一旁的h子澄借机说道:“此事恐怕是有人假借皇上之名,趁机排除异己累及无辜。” “何人如此壮胆,竟敢质疑皇上!”人还未到跟前,声音已先撞了过来,朱允炆一听这分外熟悉的嗓音,一抬头便瞧见玄金大氅下摆飞扬,宛若挥舞着的战旗,乾元的信素扑面而来。 朱棣目光如刃扫过众人,最后视线落在离他最远的朱允炆身上,朱允炆顿时感觉乾元的那把刀正一寸寸刮过他的脸,仿佛连骨髓都要被看透,不自觉屏住了呼x1。 经年累月的风沙将乾元的意气更锋芒毕露,朱允炆凝视着朱棣紧绷分明的下颌线条,连带着脖颈上那道箭疤都格外醒目。 锦衣卫和h子澄低头行礼:“参见燕王。” 朱允炆向朱棣做辑:“允炆见过四皇叔。” 朱棣大手一挥:“免礼。”他注视朱允炆身旁的h子澄,短刀直入:“h子澄,锦衣卫向来自属皇上,执行皇上旨意,批评锦衣卫,等同批评皇上。你岂知刚才所言是Si罪!” 朱允炆见状不由得将h子澄护在身后,拱手婉言道:“四皇叔息怒,子澄他绝无此意,还望四皇叔海涵大量。” “藏匿朝廷钦命要犯,实属藐视王法、悖逆纲常之重罪。太孙仁德广厚,但也要明理懂法。” “子澄知罪。”h子澄垂下脑袋,不敢冒犯眼前这位气势汹汹的乾元。 “我知道你向来深受皇太孙重用,但不希望有人恃宠生娇,意yu对皇上不敬。”朱棣冷冷地说,望着面前坤泽年幼清俊的脸。 朱允炆薄唇紧抿成一道凛冽的直线,凝视他的那双凤眸依然黝黑明亮,不出一年光景,眼sE却由深情的眷恋转为了些许防备。朱棣看在眼里,一时竟像是突然被捏住了心脏,又酸又胀。 帝王家之无情,非天X凉薄,乃权柄使然。他自小在社会三教九流m0爬滚打,早该清楚的事实,为何还会对此感到悲哀? “蓝玉意图谋反,皇上下令诛其九族,命锦衣卫全力捉拿所有在逃钦犯,蓝玉一案余党落网也算让此事早日归案,未曾想允炆竟然要求锦衣卫放人,岂非存心违抗父皇旨意?” “允炆绝非要违抗皇上旨意,皇祖父在教导允炆治理国事的时候,一直淳淳教诲国君应当施行‘宽通平易之政’,此事就算放在皇上面前,恐怕他也不会同意大兴冤狱,罪及无辜。”朱允炆言之凿凿。 听到朱允炆如此说,朱棣心里明了这单纯的人儿根本不明圣上对他未来的担忧,不禁轻笑出声: “法治乃治国之本,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皇上向来注重法治,就算仁政也脱离不了‘法之根本’,允炆所言未免有些过于‘妇人之仁’。” 朱允炆被他一呛立刻辩驳道:“法不能,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昔日秦代任刑罚峻法如霜而天下倾覆,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盲目地追求法治,根本就本末倒置。” “臣斗胆进言:与其燕王殿下和皇太孙殿下在这里为此事各执一词,不如亲身询问皇上的意见。圣上明见万里,自有乾纲独断。如此一来,既全了君臣之礼,亦不失叔侄之情。”h子澄在一旁听着这两人的争吵不绝,实在受不了提议道。 情Ai如瓷,经不起理念之锤的反复敲打。当争执不再为求共识而只为胜负,再炽热的心在互相灼伤下也会渐渐冷透。朱棣不紧觉得,他和朱允炆之间,身T透过锦袍虽然紧靠,心却不知在何时已隔上一层厚障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