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第2/2页)
文澜的惊叫声:“宝jiejie,你的屋子怎么这么冷啊?好像冰窖一样!你晚上怎么睡觉啊?” 沈宝云低声和她解释道:“jiejie是东北人,不怕冷,早上起来后就关暖气了,而且晚上暖气也开得不高,所以屋子里就凉了一些。你如果觉得冷,就到客厅去吧。” 文澜往手上呵着气,说:“我不怕冷!宝jiejie不要急着让我出去嘛!让我再看看,啊呀,宝jiejie,你的房子里怎么这么素啊?一样有色彩的摆设都没有,这还是女孩子的房间吗?宝jiejie,你是没有看到我的卧室,我的房间里有好几个毛茸茸的熊和狗,还有HELLOKITTY,柜子里有好多个玻璃呀木头呀做的小玩意儿,连我的柜子都是粉红色的,比你这里热闹多了!宝jiejie,你这么青春靓丽的一个女孩子,怎么把自己的卧室打扮得像尼姑庵一样?还是我给你收拾收拾吧,我带了几样好东西,都摆在这里、这里和这里,一定让你的闺房立刻充满了青春色彩!” 沈宝云一听,就想起了《红楼梦》中众人游览大观园,看到宝钗房中的情况,“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自己房中还不如她呢,连朵假花都没有。 再一听文澜的评价,沈宝云有不由得想到书中贾母的点评:“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虽然文澜的评语和贾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她装饰房屋的品味若是与贾母比起来,可就差得远了,沈宝云实在不敢把自己的房间交给她收拾,如果任着她的性子来,自己就要成个妖怪了! 于是沈宝云笑着说:“文澜,jiejie要上班去了呀!等jiejie回来你再安排布置好不好?” 这时毓杰也起了床,过来拉着表妹,说:“meimei,你先出来好好地想一想,该怎么布置房间,脑子里先画好了草图,到时候就像秋风吹落叶一样,一下子就布置好了。” 沈宝云感谢地向他笑了笑,锁上了自己的房门,一边往外走心里一边笑,这个男孩子形容得可真有意思,自己的房间如果被这位meimei一收拾,可不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惨不忍睹? 客厅里放着两个大功率的电暖气,又有四个人在里面起居,所以比较暖和。但即使是这样,或许是由于换了一个环境水土不服,年纪最小的文澜还是病了,感冒发烧还咳嗽,每天病恹恹地窝在沙发床上。 沈宝云很喜欢这个活泼伶俐的孩子,见她原本红润得像苹果一样的脸很快就变得苍白,还带有一点点病人特有的黄色,就觉得十分心疼,虽然前几天文澜执着地要给她布置房间,吓得她冷汗直冒,但这个精灵的小女孩确实在让人喜爱。 因此这天沈宝云特意回来得比较早,正赶在全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见她今天居然这么早就回来了,都觉得有些惊讶。 张姐忙热情地说:“宝云,还没吃饭吧?快过来一起吃!” 沈宝云一看桌子上的饭菜,见除了土豆就是萝卜,还有一碟白菜,好在里面还配的有rou,然后就是一碗蛋羹,这碗蛋羹就放在文澜面前。她不由得要叹气了,幸好自己带了东西来。 沈宝云从包里拿出一个方便塑料饭盒,放在桌子上说;“谢谢张姐,不过我已经吃过了,今天领导请吃饭,他一知道我家里有孩子病了,就让打包了这碗鸡汤,菜上桌了之后还没动过呢,先打的包。不过外面太冷,已经冻住了,要么把它热热吃了吧,看文澜没力气成那个样子。” 张爷爷和张姐本来想推辞,但一听她提到文澜,就无法再拒绝,只能连声道谢,沈宝云和她们客气了两句,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张姐打开饭盒一看,里面满满的都是结成冻的鸡汤,中间有大块的鸡rou,看得出其中有一个长条的是鸡腿,汤中还飘着许多蘑菇。 张姐忙要将饭盒里的东西都倒进碗里,放在锅里热。 张爷爷说:“留一半明天吃吧,这么一大盒的东西,一顿也吃不完。” 张姐一愣,立刻就明白这是要留给文澜下一顿吃的,便只舀了一半,其余一半则放到阳台上去了。 很快,一个不大不小的冒着腾腾热气的碗就端上来了,其他三个人每人往自己碗里舀了几勺,余下的大半碗就都给了文澜,大家还和她说:“我们都已经吃了,这些是给你的,据说喝鸡汤能治疗感冒,疗效很好的,胜过白加黑。” 小文澜鼻子凑到碗边一闻,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虽然她鼻子有些不通气,但仍是闻到了那浓郁的香气,陶醉地眯起了眼睛,深深地连着呼吸了几次,这才说:“味道好香啊!谢谢爷爷姑姑和哥哥!” 文澜喝了一碗鸡汤,不知是胃得到了温暖安抚还是鸡汤真的有效,居然觉得似乎好了一点。她现在是病人,晚间很早就睡觉去了。 等她睡了,张姐就和父亲说:“爸,这里的温度倒是还可以,但是菜太贵了,比咱们那里的批发市场贵多了,鱼rou都要六七十块钱一斤,真不知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张爷爷说:“这里是大城市,比不得咱们那个二线的城市,东西是贵了一些,但咱们那里如今也未必就便宜,冬天这么冷,什么都不长,现在就粮食没涨价了,其他全都是翻着跟头涨,在哪里估计都是差不多的。咱们在这里能躲过去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已经算是不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