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好孩子 (第2/2页)
“嗯。” 徐经眠松一口气。 “小义跟我说,你们有钱了,把徐奶奶转去了更好的医院,住院区管得很严。我想去看她的话,得先登记家属身份信息。” 洪野比徐经眠大两岁,一直以哥哥的身份自居,如今语气沉下来,颇有些长兄如父的意思。 “经眠,你答应过我,会少去不去廊下的。那个男人是谁?你又从哪弄来这么多钱?” 徐经眠扶额道:“三两句说不清楚,我去找你吧。” 算起来,徐经眠被奶奶收养,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十年前,他,颖姐,小义,还有君阳,生活在同一家孤儿院里。孤儿院开在老城区,规模太小,环境一般,上头的关照层层扒皮下来,落地后,给孩子人人添件棉袄都不够。院长叔叔殚精竭虑,想尽办法筹措经费,让孤儿院摇摇晃晃地开了下来。然而院长叔叔溘然长逝,他给孩子们撑出着的一小片天,终于倒了。 那时,院里还有二十多个孩子,院长的子女无意继承孤儿院——他们只对这块地皮感兴趣。 二十多个孩子像皮球一样在各个孤儿院之间踢来踢去,最终达成妥协,今天你来带走几个,明天我来带走几个,直到每个孩子都有新的归属。 协议过于潦草,执行起来必然出错。孤儿院里好久都没来新的叔叔阿姨,徐经眠和其他三个孩子面面相觑,极不情愿地接受自己被落下了。 现在想想,他们每个人被落下的理由都相当充分——徐垂颖那时已经15岁了,不会有人收养这么大的孩子;徐经眠是双性;徐徇义刺头一个,劣迹斑斑,前几天刚把一个笑话院长叔叔耳背的孩子打得头破血流。 至于徐君阳。 那孩子一身的病症,徐奶奶把他带走一年后,他就在病房里过世了。 收养他们前,奶奶并不住在老城区。 她是老教师,没有子女,退休的第一年寂寞难忍。听说这里有四个无家可归,马上要被赶出去流落街头的孩子,便马不停蹄赶来查看。 其他人避之不及乃至抛弃他们的理由,徐奶奶不嫌弃。她把他们接回家,还根据他们原来的小名,给每个人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小颖是垂颖,小眠是经眠,小义是徇义。 小阳……奶奶说到他时叹了口气,很快又慈爱地笑起来。她抱着小阳说,我们君阳要快点好起来。 君阳是个特别特别好的孩子。 他知道自己的病会麻烦人,就想方设法地嘴甜一点。明明只有四岁,治病疼了累了都不喊,只会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哭。 奶奶为了他,卖掉住了三十年的教师分配房,搬到老城区,一辈子的积蓄花光大半,还是没能让他熬到五岁那年的春天。 弥留之际,君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起。” 不是对不起,没撑住;而是对不起,还活着。 他隐隐知道,要是没有他,或者他尽量死得早一点,哥哥jiejie们,还有奶奶,会省去好多好多辛苦。 送走君阳是他们一同渡过的第一个坎,没有人后悔曾为了君阳竭尽全力。 葬礼之后,曾经的陌生感彻底消失不见,奶奶,颖姐,他,小义,他们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洪野也曾在那家孤儿院生活,不同的是,在院长离世前,他就已经被领养走好久了。 说来也巧,洪野和徐经眠重逢在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当时他高二,徐经眠初二。人群中四目相对,两人都觉得眼熟,稍加回忆,徐经眠便记起了这个从前经常照顾他的大哥哥。 此后几个月,他们渐渐熟络起来。 洪野的养父母是普通职工,家庭并不富裕。和徐经眠重逢后不久,他开始做家教,据他自己所说,是因为教别人的同时能巩固自己的成绩,听的人信不信,他管不着。 他会绞尽脑汁地给徐家送礼物,明明很新很好偏说穿不了的外套;离过期还有半年却说家里太多来不及喝完的牛奶;谎称别人送错了礼,他爸他妈都吃不了的六十岁以上老年人营养品。 经历过推辞、逃避、拒绝、无可奈何等阶段后,洪野以强硬的姿态闯入他们的生活。 徐经眠非常非常感激洪野,不止他,徐徇义和奶奶也是。 要是没有他,徐经眠不敢想象自己和小义该如何支撑过奶奶重病在床的日子。 野哥是他和小义彻底踏入成人苦难世界的最后一道屏障,无论发生什么,只要野哥在身边,他们就还有依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