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回、潜龙惊蛰(三): (第2/2页)
海。 这麽多年了,他几乎已忘记了母亲的模样,一方面母亲过世时他还小,小小的脑袋瓜里,印象本就模糊;再则现在的母亲,将他视若己出,万般疼Ai呵护,让他没一刻感到母Ai的缺乏,但此刻那原已依稀的容貌身影,又回到了心间。 在想念母亲的同时,真正让一官震惊的,是一向拘谨保守、奉公守法的父亲,原来在十八年前,也曾经尝试要离开,难道他也想要出海跑船吗? 一直以为,父亲热衷於署衙里的工作,满足於这样的生活,他不可思议追问:「那後来又为何,留了下来?」 「只因为你!」郑绍祖似也追忆起亡妻,感伤说道:「你母亲在这颗树下,她告诉我,已经怀上了你。」 一官没想到,是因为自己,改变了父亲的一生。他想像着当时的父亲,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追逐的梦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是一官前一夜,纠结了一整晚的那个问题:进与退之间,哪一个更难?为与不为二者,哪一个更苦? 见一官陷入沉思,郑绍祖继续说道:「那时与你母亲,还没有婚嫁,本想出海闯一番名堂,再回来风光娶她。 没想到你这小家伙,等不及就先跑了来,我不能让她独自,肩负起生养你的重担,更不能让她,去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我没有选择,我必须留下,这或许是老天爷的安排,这就是我的命运。」 一官慢慢懂些,这种别无选择的无奈。之前,凤师父也总感叹“好汉为何总要面对,这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宿命?” 只是没想到,造成父亲无奈的原因,却是自己不经意的闯入。 见一官脸上一阵表情变化,郑绍祖靠过去,拍了拍一官的头说道:「傻孩子,不怪你!」接着刻意换了个话题,问道:「在圆觉禅师那,功夫学得怎样?」 听到这问题,一官思绪立刻被拉了回来,又是一连串问题浮现脑海,他只能小声试探说:「这你也知道!」 郑绍祖哈哈大笑起来,再接着说:「傻孩子,穆先生全都告诉我了。他把你引见给圆觉禅师,在那不久後,就专程到州府,全都告诉了我。」 一官一嘟嘴,心想“这个穆先生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我不说,结果还是食言!”又想“原来父亲早知道,如此想来,母亲也一定知晓,难怪母亲给自己添饭,总是越添越满、压了又压,深怕自己吃不饱,想来也是知道了,自己每天要练功夫的关系”。 郑绍祖似乎能看透一官的心思,又轻拍了拍他的头说:「你那位穆先生,在进陵兰学馆前,自己办了个私塾,就在隔壁村里,所以他也是我的启蒙先生。 他没有来向我告状,而是来教我如何做个父亲,如何让子nV去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让孩子能够快乐长大。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穆先生是个难得的好先生。」 一官完全不否认这点,同时也感谢他,但还是觉得,明明答应人家的事,就不应该随意变卦。 郑绍祖拍了拍一官肩膀,笑着问道:「怎麽样?来试试!让为父看看,你的功夫练得如何?够不够资格,出去闯荡江湖?」 一官先说了个:「行!」便就立刻疑问道:「为何你也会功夫,怎麽我都不知道?」 郑绍祖又是一阵大笑:「说起来,我还算是你师叔呢!年轻时,也在慧明禅师那里,学了两年拳脚,不过就只是俗家弟子,学得也不算多。 这麽多年下来,实在都没机会派上用场,也疏於练习,自然没必要,与你们几个小萝卜头说嘴。」边说边走到道旁空地,摆开了架式。 一官见父亲兴致B0B0,便将包袱卸下放在树旁,也走到空地上,紮下马步架上拳,心里盘算:之前总与两位师父对招,彼此功底差距实在太大,总觉得没有劲头。 今天意外有机会,与自己父亲过招,一方面试试自己功夫到底如何;另外,也累积些交手经验,自己父亲下手绝对会有分寸,莫要出去第一次与人交手,就因仓皇而落居下风。 郑绍祖见一官久久不出招,嘴里称赞了声:「很懂礼貌,知道要让为父先出手。」他并不知道,一官学的本就是,後发制人的功夫。 一官见父亲几拳打来,心想当真是慧明禅师所教,标准的少林南拳,拳正力足、规整而大气。 一官先还是让过几招,又架开数拳後,便开始使用,他练得最得心应手的“震山伏虎拳”。 这是圆澄教他的崆峒武功,蛮横且霸气,几招之後,明显感到父亲有点招架不住。之後,一官便不再使出全力,只是被动见招拆招,他已清楚父亲的功夫,远远不及自己。 接下来,一官只为满足父亲,想看看自己功夫练得如何的心愿,於是快速转换着,两位师父传授的各门功夫。 直到郑绍祖往後一跃,举手制止,并哈哈大笑说道:「好小子,功夫居然练得如此了得,我看还得cH0U空,再上趟东禅寺,亲自去谢谢圆觉禅师才行。」他边说边喘着大气。 一官见父亲喘着气,挥汗如雨的模样,又深深感觉出,这些年他C劳於案牍公务,身子骨确实已大不如前。 一官扶着父亲,一起往榕树下走回,同时帮郑绍祖轻拍着背,为他顺顺气。 郑绍祖高兴极了,如今一官的功夫,可b他想像高出许多,当然也b自己当年顶峰时期,要高上不只一点点。 不过,他只以为这是圆觉禅师,武学造诣博大JiNg湛,所以一官武功庞杂、招式繁众,却完全不知,还有圆澄此一环节。 一官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不与父亲多说,一方面说来话长,再则凤师父已经圆寂,只要自己心里永远记得就行,就别让父亲多再为自己费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