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苍龙-首卷:风起_第十二回、终归浮屠(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回、终归浮屠(三): (第1/2页)

    北风凛冽,雪漫天狂舞,奔驰中的一官,依旧感到寒冷。

    他想起大师父教过他,如何运行内力,当内力游走周身时,会有一GU暖流全身流窜。

    一念至此,他想不妨试试,运起内力来温暖身T、抵御严寒。於是,默诵师父所授心法,按步骤调息呼x1,运起内力。

    的确,很快身T便感到温暖,但几乎同一时间,奇蹟的事发生了,他的身T不但感到了暖和,更强的感觉是轻盈,他的步伐越来越快,跨幅越来越大,他不再感觉是在奔跑,他觉得自己是在飞翔,在漫天大雪中翱翔。

    泪在不知不觉中风乾,心中哪里还有一丝悲伤,他甚至快忘了,自己为何奔跑,他就是兴奋地恣意向前飞驰。

    一官知道这就是所谓的“轻功”,那个十分跩的法证,曾经不只一次,在自己面前炫耀的轻功,居然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连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这就是所谓的天赋。

    之後的路上,他兴高采烈各种尝试,试着将内力运送到身T不同位置、运行不同程度的内力,他的移动、他的速度、他的步伐,便会出现不同变化。

    现在一官,不但也能轻易迈开三丈远的距离,更可以随自己心意,控制方向是左、是右、向上、向下。

    转眼便已穿过石井村,来到了石井江的入海口,海风让他清醒了些,他闻到了大海的味道,这是凤师父怀念的,也是自己缱绻眷念之所在。

    一官迅速打了一壶海水,又从海边捡了几根漂流枯枝,与几颗小石子一起放进兜里,便立刻往回奔跑。

    他想起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凤师父的小小心愿,不能够让他失望。

    他永远都将记得,当凤师父再一次闻到海水味道时,那种怀念与满足的神情。他把海边捡回来的枯木与石子,放在圆澄床头,这样海的味道,就会围绕在床边,圆澄就这样,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天。

    三天之中,圆澄已进入弥留,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他清醒时留了些话,他说:「小子,我已经把会的全都教给你了,这样我也算完成了对庄丘这家伙的承诺,之後的事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

    「我这一生全凭直觉做事,就图个痛快,只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但求无愧於心,其他闲话,就全由他人说去!我也不知这样对不对?是好是坏?不过也就这麽过了!」

    「现在,我要去和老兄弟们见面了,不知道他们在那过得怎样?我辜负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肯不肯原谅我?」

    「万历这个老小子,我杀不了他,我还是能耗得过他,就是能b他多活一天,也是我赢!」

    「你是个好孩子,天下很大,以後就由你自己去闯!」

    「去告诉你大师父,我这辈子是打不过他了,但下一辈子,我定能赢!」

    「师父下的戒律,我一条都没犯,师父交待的功课,我全都有做到,见了师父,该不会责备我吧!」

    圆澄临终,断断续续还说了许多,只是有些语焉太过模糊,一官也没听懂,但可以想像在圆澄的脑海里,出现了很多人、很多事,他的一生曾经轰轰烈烈、快意恩仇,最後归於恬淡平静,走的时候,也还算宁静安详。

    这是一官懂事後,第一次送走自己熟识之人,他大哭了几次,但绝大部分的时间,只是默默看着凤师父,为他做的那两根龙凤棍;或是在大雪之中,不停练着凤师父教他的每一种功夫,一招一式不停地练。

    这或许是他表达怀念的一种方式,也或许是对悲伤的一种宣泄,但雪依旧下着,漫漫长冬依然持续,这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轮回,不会消失,不会停止,也不会有谁能逃脱。

    ×××

    漫漫凛冬,终於过去,但灾难没有,因为真正的灾难,似乎才正蓄势待发。

    春雷鸣空,但却总只空鸣,久待的春雨,迟迟未至,这当是耆老们,所深畏惧恐的大饥之兆,这一年,恐也难是丰庆福祥之年。

    圆澄去了,一官依旧每日上清源山,与圆觉修业学习。

    於此同时,他的父亲郑绍祖,却已是忙得焦头烂额,一刻也不得闲,一切只因为朝廷里,又发生大事了。

    该把时间,回溯到三年之前,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

    这年,北方除了北遁的蒙古鞑子外,又兴起了一GU新的势力,就是位居东北的nV真族,建立起了後金国。

    他们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便袭卷了整个建州、辽东两地全境,当地官署被袭击、官仓被劫掠、官吏被斩首,更不要说那些屯垦商贸的百姓,不知是如何被蹂躏与屠杀。

    万历四十七年,年方开春,皇上不顾连年对宁夏、朝鲜、播州、缅甸等地用兵,以及这几年来,北方蝗旱不断、南方洪涝频传,所造成的兵疲财困、国库虚空、仓粮匮乏的窘况,却依旧执意,要对後金兴兵征伐。

    群臣纷纷上表陈奏,国力实在尚待恢复,民力亦需休息调养,只是这些引经据典、晓以大义,各种阐述岌岌不可的理由,却让这位曾怠朝*三十年的皇上,再次B0然大怒。

    万历痛斥大臣,畏缩无用、昏懦怯战,并以“祖宗基业,不能失於吾手”、“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等论点,一一驳斥众臣,最後乾纲独断,执意三军出战,北伐辽东。

    继之而来的,便是举国粮、饷、兵源、民夫的大规模徵集,也不知该庆幸还是不该,近些年东南沿岸倭匪猖獗,朝廷不敢轻动福建一地军队民夫,但辽饷军粮却还是少不得、逃不掉。

    郑绍祖努力回忆着,自己记忆之中的泉州百姓,似乎就没有一天真正吃饱过。谁要这位皇上老爷,好强任X,这几十年间,打的大小战役,不知几何?

    每次朝廷指派下来的粮饷军银,要得都是又快又急,当然这次也不例外,还好郑绍祖,可不是初出茅庐的羊羔子、菜鸟仔,这麽多回了,他们这些署吏幕僚,早已传承下来一套,应对之道。

    知府大人也知道,以泉州民情之艰困、民风之彪悍,若是强徵y取,必然激起民变。

    长久经验累积出一套,不可明言的规则,便是先去向那些地方的仕绅大户,商借募集,赶在朝廷期限之内,先缴上去。如此,一方面对朝廷算是有了交待;还留下个积极任事的好印象;最少不会因延误军机,而坏了大人的士途。

    而对那些富户而言,这样一来可卖官府个面子,往後有什麽事,也可以在知府面前说得上话;更重要的是,如此可维持地方安定太平,让他们继续过着富贵闲人的好日子。往後几年,官府向百姓陆续徵收上,再慢慢拨还给他们。

    对百姓而言,如此日子虽苦,但至少还活得下去,虽吃不饱,但也还不至於饿Si,也就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