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苍龙-首卷:风起_第一回、五月温陵(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五月温陵(二): (第4/4页)

他的理念。

    李贽的理念主张:一切教化应该回归本心人X,崇尚心灵自由,反对以孔夫子一人之是非,为唯一的是非标准,更贬斥被士大夫阶级,视为主流的程朱理学为僞道学。

    李贽认为读书人,做学问的目的不应该只为权力而服务,学问的终极价值应该落实在民生经济与百姓的生活上。且对长久以来,社会上重农抑商的观念提出了强烈批判,并呼吁该对商人在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加以正视。

    此一主张,是最为家乡泉州乡亲们所认同,因为这对当时东南沿海一带民生凋蔽、生活艰难,一心想要成为海商,来改善生活的百姓而言,无疑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舞。

    李贽的学说,迅速传播至大江南北,对久蛰的人心无异是一种启迪,是一种解放,也迅速将他的学术地位,推到了一代宗师的高度。

    尤其是对当时,东南沿海年轻的莘莘学子而言,更将他视为JiNg神导师,在他的学说理论中,找到了自己读书立志,更合理且明确的一个方向,因此众人亦步亦趋,跟随着他的脚步前行迈进。

    但,一个封闭的年代,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度里,“不一样”就是一种罪过,此人无疑就是个叛徒犯逆,此言论当然就是异端邪说,此人罪大恶极,此罪罪无可赦。

    这对於自己宝座,始终没有安全感的统治者而言,对於无所不用其极,想要掌控全局的那只黑手来说,毫无疑问是绝不能见容的。

    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先驱,一如每一个异议者的下场,在被逮捕下狱後,屈Si於囹圄之中。

    人心的澄明,让他们能够看清是非善恶,但人心的怯懦,却又让他们都闭上了嘴,gUi缩回他们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泉州地方乡绅四处奔走集资,在西仑附近山区建了一座“温陵先师庙”,一方面希望这位宣扬理念学说,却遭毒手枉Si他方的家乡贤哲,在魂归故里之时能有一个安栖之所;而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所思所想、所追所求一种苍白无力的依拖与慰藉。

    1

    李贽的Si并不足够,至少还不足以让那些权力者的心安稳下来。

    万历皇上随之多次严旨颁令,将李贽的全部着作“尽行烧毁,不得存留”,对於继续传播教授他学说之人,一律逮捕下狱问罪典刑。

    或许,是在这样压迫下生活得太久的百姓们,已经学会了用一种可悲的务实,来看待这一切;也或许是处在这样一个,独裁且阉党特务横行的年代里,即使心中满是不平与愤慨,但所能表现出来的,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绝望之後的漠然。

    在这样不说不谈的背後,务实之人的心又怎麽会不清不楚呢?这样的年代里,总有许多不可言说的秘密,与数也数不清若隐若现的Y影,时光静懿不言不语,但秘密与Y影却都已沉淀进了人们心底。

    深藏於山林之中,温陵先师庙前那座洪炉上,一缕轻烟氤氲飘渺於天地之间,或许他不媚於世、不流於俗,思辨的治学理念,其实已如一颗颗种子,埋进了若g读书人的心里。

    穆敏行来到陵兰学馆之时,也正是温陵先师李贽遇害的那年。学馆里之前的那位先生,也就是受到此案牵连而锒铛入狱,最後生未见人、Si没见屍,莫名就消失在了狱中。

    官府只说是得了瘟疫病Si,为避免疫情传染屍T已经火化,至於是托辞,亦或是实言,也无从求证判断,也就不了了之。

    在那一波的肃清行动中,没有人知道如此消失的人有多少,厂公与锦衣卫办事,向来都没有人敢多问多言,亲眷们虽说伤心悲痛,但却也无处申诉。

    陵兰学馆的先生,就这麽“被消失”了,如此再也无其他先生,敢提着脑袋来继续讲学,因此地方乡亲,为了不让这所百年学馆就此殆灭,又在各界四方奔走请托下,最後由官府出面接手,负责之後的管理运行。

    穆敏行便是在官府接手後,来到学馆里任教,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其实也不只是陵兰学馆如此,或许是整个泉州一带、甚至是全部东南半壁,所有学馆里的教书先生,全都“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1

    穆敏行,这位虽名为“敏行”的教书先生,其实“讷言”才更是他讲学所奉行的最高原则。

    不过,在乡里间绝口不提的默契之下,这一切一官并不知情,也无从知晓。他现在只有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看着这位有着长长胡须、笑容慈祥的老先生,心想“如果他不是一个教书先生,或许会b较喜欢他些”。

    老先生只简单与郑绍祖交谈了几句,多是些客套的应酬之语。

    郑绍祖把一官唤来,在穆先生的案前行了拜师之礼,接着先生就礼貌地送走了绍祖。之後也没有对一官说太多多余的话,只安排了个位子要他坐下後,便又继续开始上他的课。

    先生今天讲的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一段又一段,一次又一次,之後再逐字逐句解释里面的意思。

    完全没有任何意外,上学读书就是这麽一档事,一官觉得无聊至极,但他不是不明白爹娘的殷殷期许,他想着阿爹那天所说的话“书里面有很多好东西,里面有大道理,大智慧…”他其实也记不得详细的内容,但他清晰记得父亲说话时的神情,真真切切确实句句发自肺腑,没有一丝虚矫的模样。

    一官也还记得,母亲今早出门前帮他整理衣服时的神情,母亲不常温柔,但今天母亲眼中散发出的温柔,足以让他融化。一官不想辜负他们,所以决定试一试,或许书中确实有珍贵又有趣的东西,只是自己还没有发现罢了。

    ---------------------------------

    *呼鲁模斯国:今印度洋中,伊朗外海的一个岛屿,当时是海上一个的岛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