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苍龙-首卷:风起_第八回、或跃在渊(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或跃在渊(三): (第1/2页)

    简单的告别後,一官将引荐信小心收好,便兴高采烈回家。

    他没想到一切会如此顺利,自己生命中的另一段旅程,就将於此开始。

    未来依旧如汪洋一般苍茫,前方的一切依旧未可知,将来会遭遇怎样的风雨波折,没有人知道,一切只能继续前行、亲身T悟。

    还好,一官还是个孩子,对於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冲劲与勇气,当然也带了几分年少的天真与无知。不过,此时他的心情,就像眼前雨後的天空一般,无b清晰与开阔。

    ×××

    这日,一官起得更早了,因为东禅院可要b陵兰学馆远得多,他不但要早起出发,一路上或许还需疾行才行。但人总是这样,对於自己有兴趣之事付出,就不会觉得累,也不以此为苦。

    因此,之後的一官,每天依旧背着小菊缝的花布书袋,在天未亮之际,便早早出门去了。

    东禅院,位於泉州城北清源山麓,始建於唐初,至此已近千年。

    相传曾在洛yAn,襄助唐王李世民,创建大唐的少林武僧:智空禅师,在贞观年间南渡,入闽建此宝刹。

    此禅院,延续嵩山少林寺尚武之侠义JiNg神,寺中僧侣亦多延续习武强身的传统,乃是南方武林的栋梁柱石之一,江湖人亦称之为南少林,或泉州少林。

    东禅院,今日在南方武林的地位,绝非皇家恩典酬庸所能达成。

    唐昭宗天佑四年,闽中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依附叛唐自立的朱温为乱,东禅院武僧便高举义旗,率领江南群杰奋起抵抗。

    南宋端宗景炎元年,蒙古鞑子铁骑,渡长江天险,一路南下横扫整个江南。东禅院众不忍,见铁蹄蹂躏东南百姓,再次以一千武僧,抵御三万元军,与之血战,这便是震动了整个武林的“千僧抗元”行动。

    每当天下苍生受苦、公理蒙难,便不顾Si生,以不屈武德匡扶大义,这为武者浩然侠风,写下了最佳的诠释与典范,

    每一次的奋起抵抗,当然都为强权所无法允许,最後都以无情的血洗与焚戮告终。

    东禅院曾经多次,消失於世人目光之中,门楣被毁坏、寺院被废弃,荒烟漫草占据了原本的院落。

    不过,世间只有永恒不灭的公义,却不存在永不消亡的强权,僧人或许能被杀戮殆尽,屋舍寺院可以火焚毁弃,但只要世上侠义之心不Si不灭,不屈服於强权的气节,就会永远被世人铭记。

    当强权灰灭,东禅院再次出现世人面前时,规模只会更宏大,地位只会更尊荣,天下英豪向往推崇之心,只会更无与lb。

    此刻,东禅院在泉州,乃至於整个江南,处於一个微妙的位置,朝廷、官府对他们一方面礼遇三分,但同时却也又有,三分的防范与戒备。

    这些江湖事,一官哪里知晓,他就只是个乡里间长大的孩子。此刻,他怀里揣着那封引荐信,一口气便跑了二十里地,来到山门前,手撑着腰,气喘吁吁吐着大气。

    虽说之前,曾经来上过香,但对这地方的记忆已经依稀,此刻再次到来,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情,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深x1了一口气,大步迈进寺门。

    方一进门,一知客小僧向前问道:「小施主是上香,还是礼佛?」

    一官不懂,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但也不想被这和尚小瞧,尤其是那句“小施主”,听来尤为刺耳,便学着兰溪瞽叟故事中所描述,江湖好汉见面抱拳示礼,便依样抱拳道:「施主今天,来拜见圆觉禅师。」

    知客僧“噗哧”笑了出来,心想真是个小鬼头想学大人样,哪有人自称施主!但立刻发现如此甚是失礼,要是闹将起来,自己又要被师父责备,因此立刻收起讪笑,谨慎回说:「圆觉师伯隐居修禅,不见外客。」

    「这…」一官想了想,接着再说:「有故旧荐书一封,还烦请通报一声。」边说边伸手入怀。

    知客僧听这小鬼,总Ai学大人说话,甚是感到不耐,接着便说:「师伯有交待,他已了断凡尘因缘,哪里还有什麽故旧?」

    一官一听,怒火也不禁点燃,想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