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 观世音 (第2/2页)
也蒙蔽了庶民的见识,安居乐业抑或颠沛流离,全系在上承天命者一念之间。 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仁君善治,民自渡利养之;倒行逆施,亦有篝火狐鸣。何日神州尽舜尧,这所谓的尊卑也就没有了意义。 丰兰息本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怎奈人算不如天算,海东青振翅长唳,惊破了良城欢颂。京中如玉轩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这等手段,除张仲革以外不作他想。丰兰息从未小觑这位刑部尚书的本事,更加清楚这位不党不群的清流背后站着的是谁。 他将亲卫甚至钟离都留在良城掩人耳目,连夜秘密返京,筹谋抵挡欲来的山雨——永平君府自是不能回了,凤府内外必然也被安插了眼线,如玉轩贴着封条,槐树院不便叨扰,他成了古书中的无足鸟,难觅一处安身的所在。 卧龙寺中,苍眉鹤髯的方丈缓缓步入观音殿,殿中点着九千九百九十九盏长明灯,大士像下供有一日一换的莲花烛,前者是为倚歌先王后,后者则是为月前远行之人。永信君一生至此,只认定这两位亲人,是以添油祷祝,从不假手他人。 方丈站定在跪坐蒲团之人身后,口称佛号。丰苌眼帘半垂,手中念珠捻转不停:“镜虚法师有何见教?” “贫僧观毕月乌北上,然紫微正盛,星垣几无间隙。施主此时下山去,正该遇见心中牵挂。” 疲倦的归鸟降落在未曾预想的枝桠,那双手染了陌生的檀香,掌心的热度却熟悉一如往昔。 丰苌心中芥蒂早已消散,但绝情之语覆水难收,贸然将人领回寺中,两两相望一时无话。好在兰息从不让他为难,自去拜谒了镜虚,宿在一处僻静小院,接连数日竹扉紧掩,唯有鹰隼携飞书时时掠过山门。 是了,兰息向来是最有主意的。当初床笫间切切私语,本以为是要自己等他从纷繁牵绊中脱身,如今看来却是做兄长的一直停留在原地,苦等兰息从广阔天地逍遥归来。丰苌难与这无力的怅恨和解,直道相思了无益,日日只是敲他的木鱼。 又是一个深夜,分明是暮春时节,丰苌却莫名觉出暑气熏蒸的烦乱。手中木棰失了节律,突兀极响的一声,惊得两旁灯火都不安地扑朔起来。 不,扰动灯火的另有其人。丰苌蓦然回首,但见一道瘦削身影携春夜微岚,溯流光长河,款款而来。 那人罕见地未用冠,两侧额发随性地垂在眉梢,一只嵌丝环扣住高束的马尾,在明灯照耀下闪着丝绸般的光泽,令人疑心其下是否掩着一尊佛龛。 衣袍也是少见的颜色,沉沉如墨,置于此情此景之中,比起俊逸公子,更似观音别相。兰息这番打扮实在陌生,却也实在昳丽,丰苌看得痴了,情不自禁伸出手去,在抚上他侧脸前堪堪停住,只是轻轻拈去了颈边一片落英。 夜阑人静,大士垂目,照见净地无明者。众生受诸苦恼恐怖,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称尊号,便得脱离苦海。 丰苌曾以为,神性便是目无下尘,直到雍南的歌声上达天听,父王大手一挥赐下半副銮驾,方知何谓观世音。 父王自诩无所不知,靠的是遍地安插的暗卫,听的是朝野杂语与秘辛,图的是尊威永固、问鼎中原。兰息虽无这等势力,但能将众生疾苦一视同仁——丰苌有一种直觉,那双清澈眼眸盛得下世间所有的秘密。 木雕泥塑不能拟其灵秀,金漆彩绘不能称其慈悲。人间苦海无涯,观世音倒驾慈航,万千企盼援手的求告中,他是第一个得救的信徒。 丰兰息薄唇微抿,颇下了一番决心,方娓娓道来:“息的经历与处境,大哥都是知道的。为了自保,也为了保护大哥,不得已隐瞒了许多事。多年来,只有在大哥这里,我才能体会到一些亲缘温情,是以绝不愿生出嫌隙。如今局势稍缓,便想来与大哥说清……” 兰息从不做没有意义的事,这身装束是一个谜面,而丰苌不欲去解。他是所谓的鬼缠身,父母嫌、奴仆怕,久而久之便真如恶鬼般乖张跋扈。仅存的两分人性,被他引妄念为火,痴心作炉,炼化一座莲台,只为他的观音。 光亮柔润的念珠犹带着体温,被他一圈圈缠上兰息的小臂,细致又珍重。丰兰息剖白的话音戛然而止,凤眸微瞠,看着丰苌将温热双唇印在自己的腕骨,祷告般虔诚低喃。 “大哥是庸人,不能做你成事的助力,若是知晓的太多,恐怕反成了你的负累。你只要记得,大哥从不怨你。一千零八十粒伽楠珠,每一粒我都为你念过一遍陀罗尼经。今生所求,唯你平安。” 造化之内无鬼神,凡人却执着于在六合中寻觅神明的化身。颂歌感人泪下,便淹没了rou身入圣者轻浅的叹息。 紫檀圆窗边落下一只蜻蜓,薄翅不堪潮气地低垂着,昭示着一场将至的暴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