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知所踪  (第1/1页)
    数日后。    韩非真的走了。    他带走了门徒加门客总计上万人,不知所踪。    而韩康则还是一心一意的挣钱。    西秦国也正如韩非所得的情报那样,建造着一座座的城池。    白馨柔将在咸阳赚来的钱源源不断输送到西秦国,除了用来雇佣工人建造城池以外,还用来购买韩国的矿石生铁。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时间流逝着。    直到生铁和矿石储备到了西秦国十年内用不完的程度。    这时候,城池也已经建好了。    ……    “秋天了。”    定远城的宫廷楼阁顶部,秦武看着宫内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呢喃着道。    “大王,天子派人送来了书信。”    卫鞅走到秦武的身后,接着展开书信,看了一遍,将里面的内容理解并总结。    “他说了什么?”    秦武问。    “天子的询问了大王近日身体如何,西秦国是否风调雨顺,然后又表示西秦国花费大量钱财购买生铁矿石,如今恐怕资金不富裕,天子说他可以用三倍价格收购一部分生铁矿石,为西秦国输入一些财富。”    说完,卫鞅放下书信,静待秦武的反应。    “天子在示好。”    秦武脸上浮现出玩味的表情。    他不太明白,周天子为什么要讨好他一个远在西凉的诸侯王。    这用高价收购矿石生铁是一次示好,之前在对魏国的战争中也是一次。    “谁知道他怎么想的?”    卫鞅满不在乎的道:“如今天子不就是傀儡?谁在乎他呢?”    “没错。”    秦武点了点头,他并不再思考天子的事情,而是目光看向了韩国所在的方向。    王臣二人沉默了一会。    两人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大王的意思,是该收网了?”    卫鞅笑问。    “不然呢?这钓了一整年的大鱼,该打上来宰了。”    秦武淡然道。    “明白。”    卫鞅拱手躬身行礼,后退着离开楼阁,前去“收网”。    ……    卫鞅的效率非常高。    在决定收网的当天夜晚,定远城就向整个西秦国传递了命令。    这个命令就是查禁生铁矿石交易,并且驱逐在西秦国的所有韩人商贩。    这样的行为对其他各国没什么影响,但对于韩国而言,是一场超级地震。    ……    一日后。    深夜子时。    韩康被尿意憋醒,睁开眼正准备呼唤仆人过来帮他解手,却突然看到四周满是大臣。    大臣们的脸上都是极为凝重的表情。    “你们干什么来了?”    韩康纳闷的看着众人,问了一声。    “大王,西秦国驱逐了我们的商人,生铁和矿石的交易,到此为止了。”    王无商一脸歉意的道。    而在听了他的话后,韩康的表情先是震惊,然后是悲伤,不敢置信的问:“这西凉王抽什么风?交易的正好好的呢,怎么查禁了?”    对于这个问题,无人可以解答。    “比起赚钱,还有更要紧的事情。”    一个大臣走上前来,将一张从咸阳买来的宣纸展现在韩康的面前。    韩康仔细的看了一眼,登时面如死灰。    宣纸上的内容,是如今韩国内部的市场调查文书。    上面说韩国由于没有种植农作物的原因,现在粮食价格一路暴涨,原本三文周银就能买一斗米,现在暴涨到了十周银一斗米。    要命的是,这粮食价格暴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是持续了一个月。    许多百姓一整年赚的钱全部都买米了,可还是没挺住,现在出现了大饥荒。    “这……定成仓的储粮哪去了?怎么不放粮啊!”    韩康问。    为了应付粮食价格暴涨,各个诸侯国都有存储粮食的大仓,每当粮价暴涨的时候,就会放粮冲击市场平衡粮价。    因此粮食出了问题,韩康第一反应是放粮。    “管定成仓的官吏把粮食全卖了换成周银做生意,直到现在还没补回来。”    王无商无奈的道。    “什么?!”    韩康瞪大了双眼。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的手下人竟然也沉迷了做生意,把粮仓的粮食都卖了。    但问题不大。    储粮仓的粮食没了,那还可以向楚国购买粮食,无非就是价格高一点。    于是韩康道:“马上去邀请楚国派使臣前来,我们从楚国手里买粮食,有钱我们怕什么?”    闻言,王无商等人表情复杂。    沉默了一会,王无商才是沉声道:“大王,之前我们已经和楚国的人联系过了,可楚国给的答复是他们没法卖粮食,因为楚国的粮商觉得现在粮食的价格还不够高,而楚王则明确表示,他没有能力强迫粮商卖粮食。”    “我x这帮jianian商的老娘!”    韩康大怒,咆哮着骂了一声。    现在的情况是已经近乎绝境了。    正如韩国卖生铁矿石,楚国也有自己的生意,那就是售卖楚地闷热气候和肥沃土壤种植出来的上等粮食。    韩国能为了赚西秦国的钱,举国上下全部做生铁矿石的生意,就连诸侯王都掺和进去了。    楚国也是一样。    楚王自己就是最大的粮商,他怎么可能不利益最大化,而是把粮食便宜卖给韩国?    当初韩国在生铁矿石贸易中有多狂热和贪婪,如今的楚国就在粮食贸易中有多狂热和贪婪。    “大王,我们如何行事?”    王无商询问道。    “呃……楚国的商人打算粮价到多少才愿意卖粮?”    韩康问。    “三十周银一斗。”    王无商答道。    “那就三十周银一斗,拿钱买楚国的粮食!”    韩康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下令。    对于这项举措,王无商有相反的意见,但他又不敢忤逆韩康,只能是照命令行事。    次日。    韩国和楚国达成贸易协定,三十周银一斗购买粮食。    以此价格购买了数万石后,韩国突然惊讶的发现,楚国人竟连三十周银一斗的粮都不愿意卖了。    并且粮商们也拒绝再商量提高价格购买粮食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想法,是韩国连三十周银一斗的粮都能接受,那说明他们还能接受更高的价格。    最好是六十周银一斗,甚至是一百周银一斗。    如果韩人连君王都快饿死了,那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卖到一千周银一斗,所以为什么不继续囤积居奇呢?    韩国人悲催的发现,自己握着这么多的钱,却买不到一口吃的。    一切都向着秦武预料的方向发展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