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熹汉恩自浅胡恩深1 (第2/4页)
稀罕事,但,这么明目张胆的,他还是头一次直面。譬如谁都知道赵煊和赵焕不对付,可赵煊别说打赵焕了,重话都没说过一句,顶多是眼里没他这个人,至于教训——赵煊曾经很隐晦地说过赵焕起得晚,年轻人不应该,赵焕就不大服气,还回了一句嘴。但是这事儿了了也就了了,捅到持盈面前也是照样五十大板。那时候赵焕还住在东宫旁边,持盈让赵煊去叫他起床,如此叫了半个月,赵焕终于崩溃,投降认输。 可是这个乌珠,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赵熹有直觉。 他不服。他没认错。 赵熹的脑海里晃过乌珠那一张汗涔涔的脸,鹰视之目与发白的嘴唇,赤裸的,血与水一起翻滚的后背,一时之间竟呆立住了,直到康履把他喊住:“大王!” 他这次来金营做人质,除了金国允许的护卫以外,贴身的侍从只带了康履一个——三个知道他秘密的人里,余容是女儿家,不方便;至于张去为,他是持盈身边大宦官张见道的养子,平时做事就大胆,康履被他弹压的气也不敢出一声,这种做人质的苦差事自然不可能来。 赵熹恍然回过神,问:“咱们有没有带药来?” 康履没想到进金营还没有一个时辰,赵熹就要药:“大王哪里受伤了?”他脸色发白,金兵现在还在开封,天子脚下,就敢对赵熹这样无礼,来日过了黄河,那岂不是更加凶多吉少? 赵熹随口道:“我没怎么,你拿几瓶治外伤的……”他原本想说送给乌珠,毕竟那木板子挨一下本来就够痛的了,他还和宗望抢来抢去,打到了人家的颈椎骨,也算有一点他的责任吧。至于推他,他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吧。 可话说到一半,赵熹才发现他并不知道乌珠的营帐在哪里,如果让康履去问去找,那必然会被宗望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赵熹看见宗望就感觉浑身毛刺刺的,毕竟无事献殷勤非jianian即盗,他不愿意节外生枝。 正犹豫的时候,乌珠被两个亲兵搀扶着出来了。 他的上身仍然没有穿衣服,想想也是,现在穿衣服,衣料必然会镶嵌进rou里,引起伤口恶化,下身穿着单裤,背上的血要么被布料吸收,要么落入地上的一片残冰中。 康履倒抽一口冷气,显然是觉得很可怖:“诶呦!” 没人理他,士兵们扫掉营帐周围的残雪,乌珠好像当赵熹、康履这两个活人是两根碍眼的木柱子那样,目不斜视地走过去。 赵熹喊住了他:“哎!”没有人停住,赵熹往前走了两步:“乌珠郎君!” 乌珠停步,转头扫了他一眼,目光很不友善。 赵熹柔声道:“刚才对不住,我不当心的,我那里有一些药,你的营帐在哪里,我叫人给你送过去,好么?” 他自以为话已经说的很客气了,可乌珠只顿了一下脚步,就继续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好像赵熹说话是放屁那样。 一直到乌珠走远了,康履才小心翼翼地问:“大王,还要给他送药么?” 赵熹生气了:“不送!” 虽说乌珠脖子上的那一下是他打的,可那是宗望的命令,乌珠有本事报复宗望去,对他摆什么脸色?要不是现在人在屋檐下,赵熹才不理他呢!他十几年顺风顺水,自诩说话做事还客气周全,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哪成想这次碰上个狼心狗肺、不知感恩的东西——宗望对他的形容真准确。 可他也不能拿这混帐怎么样,于是只能和康履慢慢走回自己的营帐里去。 为了方便监视和保护——赵熹乃是比较贵重的人质,他的营帐安排在很中心的位置,与宗望的毗邻,但再好,那也是个军营,并不是府邸,条件毕竟有限,这对于赵熹来说属于屋漏偏逢连夜雨。 等回到营帐的时候,赵熹发现,这场乃是狂风暴雨。 他又和乌珠见了一面。 乌珠正在和亲兵说话,话的内容赵熹不知道,因为是女真语。乌珠一边说,一边弯腰,捧起地上的雪,涂在自己的伤口上,白雪顿时粉红了一片。也许是真的痛极了,他龇牙咧嘴地吸气,然后转头看见了赵熹。 也许乌珠也没想到一天之内他们能见三次,一时之间竟愣住了,指缝间的残雪簌簌而落。 赵熹大觉晦气,扭头就走——谁排的位置,到底有没有脑子? 赵煊赶紧挖出一座大金矿,把他赎回去吧! 不过大金矿在天上飞,赵熹只能忍气吞声,都要走进帐子了,还是转身打了个招呼:“乌珠郎君,真巧。” 他一转身,发现乌珠正看着他,两个人的目光对上,乌珠竟然气得把手里的一捧雪砸在自己脸上,还是一句话也没说,把赵熹的话当个屁给放了。 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子呢! 赵熹恼羞成怒、怒不可遏,康履也认为乌珠大失礼:“这帮蛮夷竟敢如此!” 赵熹静静等待着,他得有涵养,骂人的活得让康履来,可康履并不牙尖嘴利,憋了半天才出来一句:“大王和他打招呼,他也爱答不理的,真坏!” 骂脏点!赵熹心里急死了,恨不得康履用他那已经不存在的器官狠狠cao完颜家上下十八代一万遍。可康履绞尽脑汁说了几句,譬如这乌珠一看就不是聪明相,活脱脱一头野兽,拿地上的雪擦脸,一点也不讲卫生、爱干净,听说他们女真人用尿洗脸,用牛粪涂身体,诸如此类的话。 赵熹听了还觉得不解气,可又想:他拿雪冰脸,是不是怕晕过去? 不过,这都是小事。 金营的变化超出他的预期太多,人不能想象一个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赵熹来之前,从未想到过女真的情况竟然如此诡异。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张能。 趁着夜色,张能来到赵熹的营帐。他大概五十岁,是典型的科考进士出身,带有读书人的翩翩儒气,肤白、身长,留着修剪得宜的两撇八字胡。赵煊刚登基不久,朝臣大多数“不干净”,即依附于先朝的蔡瑢、王甫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