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唐(gl)_47-4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7-49 (第1/4页)

    47.议策

    四月十三日,Y诗作赋。

    四月十四日,议论国策。

    不同于昨日的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今日安静的连春风拂柳的声音都能听到。nV子们相互看着,都不明白长公主殿下这是何意。

    nV子不可妄论国策,这是自汉朝以来建立的规矩。即使有吕后、独孤皇后这种野心B0B0的政治家,也没能将nV子正式的推上政治的舞台。

    四娘,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看了一眼云淡风轻的阿姐,心里暗暗叹气。果然有阿爹宠Ai,就是不一样。她们年岁相差不大,待遇确是天差地别。阿姐到现在不成亲,阿爹也不b她,随她做喜Ai之事,连朝政都分于她。而她,却早早的选了夫婿,且只是一四品官员,还没有五娘的夫婿柴绍惹阿爹欢心。

    视线都集中到了太子妃身上,论身份贵重,她是唯一可以压长公主的人。郑观音见他人都不敢开口,笑着问:“不知三娘想论什么策?”

    居然不是斥责她胡闹!

    昨日得了白玉的崔氏nV暗自心惊。

    长公主笑了笑,早有准备,当下便道:“就议和亲策吧。”

    此言一出,又是一番神sE变化。

    和亲,也叫做“和戎”或”和蕃”,最早可追溯到周襄王,襄王yu伐郑,故娶狄nV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戎狄,就是北方的蛮族。娶蛮族之nV为后,只是为了妻家的势力。而戎狄娶汉家nV,也只是为了中原的支持。

    而和亲的nV子,终其一生,也不能够回到当初长大的家乡。

    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nV,汉武帝刘彻的侄孙nV,史称其为“江都公主”。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北方强敌匈奴,加封其为公主,于元封六年远嫁乌孙王昆莫一乌孙称国王为昆莫一为右夫人。

    这位公主能诗善文,并且JiNg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她在思念家乡时曾经作了一首《h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r0U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h鹄兮归故乡。

    西汉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胡俗便是,夫Si后,嫁其兄弟,甚至儿子。

    王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nV。

    鸿嘉元年,复株累单于去世,昭君再嫁新单于。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史书上这些nV子的事迹不过寥寥几笔,对她们而言,确是为大汉牺牲了一生。

    前朝不过两位帝王,就嫁出去了六位宗室nV。现突厥对大唐虎视眈眈,又有义成公主在其中撺掇,早就有大臣上奏以宗室nV妻突厥,以换暂时的安稳。

    这个奏章,圣人阅过就给了她,问她怎么看。

    她能怎么看?她最恨的就是和亲之策。两国交战只靠嫁公主就能解决的话,养这些士兵和大臣何用?将这些俸禄直接给嫁过去的公主岂不是更好?

    但凡和亲的nV子,哪一个有好下场的?

    像刘惜君、王昭君这样被历史详细记载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只是一句带过。

    前176年,汉文帝宗nV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nV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nV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nV嫁匈奴军臣单于。

    像这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被历史的车轮碾没了。

    “以一己之身换国家安稳,如此荣耀怎可只归我李氏一家,必须要群臣都要参与进来,才是好呢。”

    三娘合上了奏折,对圣人撒娇的笑着。

    嫁的不是自己nV儿,当然不心疼。

    三娘内心嘲讽着。

    “还有,七宗五姓名满天下,多得是教养好的小娘子,我们李氏兴起不过数十年,何必抢了他们的风头呢。”

    圣人捋着胡须,瞟了她一眼,摇摇头,但笑不语。

    见众人如当时的圣人一般,都不说话,长公主挑了个人回话。

    “阿裴,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的阿裴是裴氏的嫡nV,也是李森的妻妹,许给了太原王氏。

    阿裴站了出来,躬身问道:“可是突厥前来求婚?”

    长公主“嗯”了一声,“你便当是如此。”

    当是如此?到底是不是啊。

    阿裴真的是觉得头疼极了,偏偏长公主叫了她。她家叔伯都在朝为官,家中也经常议论国事。耳濡目染之下,阿裴对这些有了一定的了解,偶尔还能和待出仕的兄长议论一番。只不过那是在家中,说错了大不了就是阿兄一顿笑话。若是说错了惹到长公主不开心,回去不知道被阿爹和阿娘怎么骂。

    不过看昨日卢氏那么为难太子妃,长公主都未曾出言训斥,应该是个心x宽广之人。

    罢了罢了。

    阿裴定下心,开口说道:“只可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

    长公主本没有去看她,低头把玩着手里的玉箫,听她这样说,倒是生了几分兴趣,看了过去,道:“仔细说说。”

    “是。”见长公主没有动怒,阿裴放下了心,继续道:“若敌强我弱,兵力悬殊过大,无力一战。行和亲策,不仅可以换得时间,休养生息以待战机,还能使离间计,不费一兵一卒,分裂敌国,自行瓦解。”

    “但若是敌我实力相当,甚至我强而敌弱,行和亲策......”阿裴犹豫了一下,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在场有不少杨氏nV,秦王的侧妃便是前朝的襄yAn公主,齐王妃也是前朝的宗室nV。她怕说出来惹人不快,尤其是这两位。

    长公主看出了她的顾虑,将玉箫收回到锦匣中,道:“无妨,且说便是,本g0ng会护着你。”

    有了这句话,阿裴就放心了。

    “行和亲策,百害而无一利。”

    话音刚落,就有人跳出来斥责道:“哪来的妮子在这里胡说八道妄自评价,真当自己是什么大人了?”

    定睛一看,不是两位王府夫人,是临淄孔氏,孔夫子的后人。

    长公主眯着眼睛,觉得有趣起来。

    “以一nV子换举国上下的安定,怎么可能百害而无一利。战士们不用战Si沙场,儿郎们不必离家,nV子们也不必独守闺房。安居乐业,四海富足。这是至善的好事,百利而无一害才对。”

    阿裴张了张嘴,复又闭上,觉得和这种满口仁义道德之人没什么好说的。

    崔氏nV,名崔沅,笑的天真浪漫,不谙世事,道:“如此好事,若突厥真来和亲,想必孔氏是很乐意嫁过去吧。”

    孔氏脸一白,辩解道:“我何德何能,孔姓不过小家小户,b不上皇家,出身高贵。”

    陈郡谢氏晒然一笑,眼里有一两分算计,“那依你之言,谁出身最高贵,可远嫁突厥?”

    能有谁呢?嫡公主,不过就上座的那位一个而已。

    孔氏面无血sE,恨不得将谢氏活活掐Si,她伸出食指颤声道:“你休要W蔑我,我根本不是那个意思!”

    谢氏还觉不过瘾,呛声道:“不是此意,那是何意?”

    “我!”孔氏收回手,连忙抬头看向长公主,跪下以表诚心,“殿下,我绝无此意,还请殿下明鉴。”

    风吹过,长公主嘴角的笑容暧昧而模糊,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