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第三章|声量 (第1/2页)
早上七点半的风像是钢笔尖,落在脸上有细细的刺。站牌旁的玻璃候车亭起了白雾,我在角落用指腹写了一个「渝」又抹掉,像怕被谁看见。程渝站在我身後半步,围巾系得很正,她把我的发丝顺到帽沿里:「耳朵会冷。」 我把手伸进外套袖子里,十指蜷在衣料里,没去牵她——这是我们最近新养成的默契:公共场所退半步,家里前半步。距离不是疏离,是音量的控制。耳边传来巴士b近的重低音,雪没有落下来,但天sE像是一直按在霜蓝那格不肯移动。 上车时,程蓝从斜对角跑过来,额前浏海被风吹乱,一进车就把手套往我口袋里塞:「暖暖包。」她呼出的白雾在车门关上的瞬间散掉,眼睛亮得像结冰的河面底下还在流的水。 我把暖暖包握紧。热度穿过手心的速度,b我的呼x1慢一拍,却更稳。她退回自己的座位,没有像以往那样靠来我肩上,而是隔着走道对我b了个口型:「待会儿。」她学会了等,学会了把想黏人的力道收住,像猫在木地板上收起爪。 第一节是国文小考。白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日期,末尾那一钩乾脆,粉尘落在讲台边沿。我写到第三题时,窗户传来轻巧的敲击,是枝头麻雀跳动,影子斑驳地落进来,像一页印刷错位的诗。我抬头,程渝已经写完,钢笔搁在桌角,背挺直,视线平稳地落在考卷上,像守着一池静水。 钟声响起,交卷人cHa0涌动,纸张摩擦像海cHa0的小声浪。走廊上公告栏贴着年级模考的成绩单,最上面一排是熟悉的名字——程渝,第一;她把自己的「一」看成一个要跨过的门槛,从不驻足。我站在三十几名那栏笑笑,程蓝停在我旁边,指尖沿着我的名字滑一下:「往上,适量。」她用我们最近说过很多次的那个词。 「中午屋顶?」宋荼丢来一个讯息。我回了个OK。屋顶向来风大,却是少数可以不用退半步的地方,因为风替我们把声音吹散,变得不那麽刺耳。 午休前传出一个小道消息。走廊转角的公告板被贴了一张手写海报,说下周要徵图文创作,题目是「关系」。下面,有人恶作剧地用铅笔写了小小一行:「听说某人一次两段关系?」铅笔字很淡,像怕被擦掉又想留下痕迹的心思。 我经过时,心脏像被手敲了一下。话不是指名道姓,但班上视线有一瞬间在我身上聚焦。那种聚焦不是恶意,却让皮肤像被日光灯烤得乾燥,细小的汗毛一根一根站起来。 「不要去擦。」宋荼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手上拎着便利商店的牛N和面包,气喘如丝却笑着,「这种字,擦了就等於承认有刺。让它淡着,风一吹就过去。」 「可是——」 「可是你的心跳太大声了。」她把牛N塞我手里,「调小一点音量。让别人听到的,是你的故事,不是你的慌。」 她总有这种把东西说得像在教呼x1的本事。我x1一口冷空气,N味在舌根上沉下去,像给胃里垫了一小块安静。宋荼晃晃手里另一袋:「走,屋顶。让风帮你调音量。」 屋顶的铁门很重,开的时候会发出两声金属磨合的声响。冷风像有人把冰块倒在脖子上那样直白,脖颈上的皮肤一紧,脖子里有一条看不见的弦被拨了一下。我们靠在栏杆边,屋下C场线条白得清楚,几个高年级在跑,呼出的热蒸气像短暂的小云。 「我不想躲。」我开口,字眼在冷空气里掉了一点温度,「但也不想让她们为难。」 「所以要练习怎麽站。」宋荼把牛Nx1管朝我眉心点点,「我说的站不是物理位置,是叙事位置。关系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考题,偏偏大家习惯找标签贴。你不给,他们就自己写。b起否认,不如给一个你愿意被看见的版本。」 「b如?」 她侧头想了一秒,眼睛里有风:「b如,你们三个在做一件对彼此好的事——读书会、社团企划、或是……一起投稿那张海报的关系。」 「投稿?」我笑出来,「我们的关系贴上去会被当创作。」 「那就创作啊。语言是好东西,能保护人。」她把另一份面包塞我口袋,「还有,别只靠语言。动作也能调音量。公共场合的手,放在袖子里牵;校内的讯息,用群组而不是一对一;遇到流言,先问是谁在担心什麽,再决定回什麽。」她像在讲课,却每句都像替我把乱的线圈收好。 「谢谢你,宋老师。」 「去你的老师。」她笑骂,伸手扯了一下我的围巾,「下午音乐教室借到了。程渝说你们要练合奏。」 「合奏?」 「她弹,我们听。」她耸肩,「也是一种把声音放在同一个房间里的练习。」 音乐教室的门缝洒出一点粉尘和暖气味,木地板被擦得发亮,yAn光斜斜,漂浮的灰尘在光柱里像水里的微生物。老钢琴摆在靠墙的位置,琴身上有细细的刮痕,不仔细看不见。程渝坐下,手指放上键盘前先把手心在大腿上暖了一下,像要把今天的分寸测好。 她弹的是一首不那麽有名的练习曲,旋律不难,重点在手腕的重量转换。第一段有点生,第二段开始,音跟音之间的缝像被她用呼x1填满了。我坐在她左後方,视线能看见她耳朵後的细碎绒毛和颈背线条的坚定。程蓝靠在窗边,一手拿着节拍器,一手把节拍器上那颗小h珠子拨正。滴答,滴答,像心脏在木头里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