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棉花大礼包(系统升级中...) (第2/3页)
是我的排行?”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好吧,那确实是她叫错在先,没什么立场纠正晋王这个‘阿五’的名字了。 于是,这只两人一起养的小猞猁,也就有了两个名字,大家各论各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圣驾回到长安后,姜沃收到了意外之喜的棉花大礼包。 她拜托晋王写的信,估计还在去安西都护府的路上,崔朝却先一步将她所说的棉种、棉株等都送来了长安,比圣驾回太极宫还早一步。 签收人是长安晋王府中的长史。 崔朝是世家子出身,经过几年前与宗族内那一掰,他外祖便将他父亲的产业、母亲的嫁妆都从崔家讨了出来。 因此崔朝这几年很在京中置办了产业,从房舍到田地到东西市的商铺应有尽有。 他要远行前,李治怕他不放心长安城中产业,便非常义气地给了他几张晋王府的名刺:你不在家也没关系,若有难处,便让你家管家来寻我府上长史官。 李治是一直住在宫里,但那是因为皇帝舍不得幼子,其实他在京中跟四哥魏王一样是有府邸的。 府上属官也都配的全乎。 圣驾回长安后,李治接到长史官送来的崔府信函,还以为是崔家遇到了什么麻烦,拆了细看才知道,竟是他的信还未到高昌,崔朝已然送了棉株以及熟知种棉、纺棉的人回长安。 李治未看完就先笑道:“果然是阿朝。” 再细看原委。 果然聪明人总是彼此心有灵犀的。若是这棉花只是一种奇异观赏型花卉,崔朝便会等回朝时再多带些回来送与姜太史丞。 但他素有见识,见这花居然能纺出布匹来,便立刻就地寻访善种植者。果寻到一对年近五十的夫妻,因战火失了两个儿子,无依无靠,正好一个会种棉花一个会纺布。 于是崔朝许以大价钱,将他们两人和家中一应家伙事,以及地里的棉花等物全都打包送回了长安。 还特意命两个兵士相送。 这两个兵士也很有讲究,并非鸿胪寺配给使团的朝廷兵士,而是晋王府的私兵,当时李治偷偷拨给他路上护卫用的。 崔朝让这两人相送,并叮嘱‘务慎密’,必得晋王回长安亲自召见过两人后,才能将这对夫妻交给晋王。在此之前,就让他们住在崔朝自家的宅院中,免得引起旁人注意。 若这棉花在中原土地上种不出,那自然是遗憾,但若是能种出,便是一桩有惠子民生计的大功。崔朝可不想这份功劳半道被太子或是魏王的人劫走。 这层意思,崔朝在信里不能写,但他跟晋王也是几年相伴心有灵犀,李治只看他那句‘特命王府兵士送还’,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最后,崔朝还特意提到姜太史丞,建言晋王与姜太史丞一起将此物奉向御前。一来,这却是姜太史丞先提起,他们才会去找寻的作物,机缘本就来自于姜太史丞;二来,有此一事为联结,也是更增彼此亲睦的。 李治看过此信,越发想念崔朝。 想念这样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全心全意为他考虑,行事缜密靠谱的朋友。 李治很快到太史局将此事告知姜沃,并与她商量道:“虽说先私下试种,待确凿了此物能在关内种植再禀于父皇更稳妥,但我常日只住在宫中,一来没有大片的地,二来下属官员也并无善农者,只有原高昌国的两位农户,言语又不甚通,只怕糟蹋了这千里迢迢带回来的棉种。” “我想着是,不如直接禀于父皇,请专擅农事的司农寺仔细钻研栽培。姜太史丞怎么看?” 姜沃也很赞同晋王的想法。 这样没人知道,就不会有朝臣魏征:你点我名吧进言劝阻了! 李治已经先一步离去,亲自从宫门处带了那对战战兢兢的原高昌籍,现大唐籍的种棉夫妇去见父皇。 姜沃虽暂不知是什么诗会,但只要是光明正大出现在朝臣前的机会,她就高兴,再次谢恩。 于是便对姜沃温声道:“听你师父们说,你极刻苦的。不过这个年纪,也不要耗费心血太过。正好明日有个诗会,不是什么要紧大事,倒是风雅有趣,你跟着袁仙师过来玩玩。” 姜沃心内佩服:原来李师父不是偷偷改造九成宫的丹室为厨房,连这太极宫的丹室也没放过啊! 棉花这物件,她本来就没打算私藏。 大约也就是这样的人格魅力,才能令贞观年间出现许多忠心又能打的番将吧。 “如今你们这弟子既然有些机缘在身,将来只怕也要与将作监打交道,便也兼一个将作监主薄的官位吧。” 姜沃回礼:“晋王放心。” 如今她就是太史局太史丞·宫正司典正·将作监主薄·姜沃。 李淳风则不同,他有点技术宅,非要交际也可以,但最好不必。 倒是这少卿,是参加过科举,又被二凤皇帝慧眼识英一手提拔的人才——没错,这会子科举初兴,还没有具体的形状,考过法律明法科诗词书法明字科、算经明算科,也有一些即兴科目,比如农科、史科等。 袁天罡也应了:其实他本是个放浪闲不住的脾气,能有诗文会玩一玩最好。虽说依旧要做‘眼不好使状’,但也比在太史局躺着晒太阳有意思。 经过隋末,唐初的时候真是家徒四壁的精穷,把个二凤皇帝愁的没有法子,跟长孙皇后是真的亲自男耕女织鼓励农桑,也就是这些年才慢慢好起来。 他不仅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他还入地能种田,对农桑之事也很有研究。 大家就只管埋头追赶他的步伐就行了。 哪怕还未见到大片棉花种植出来,但二凤皇帝奖励人一向大方,此时便论功发赏。 果然这少卿见了棉花这种作物,激动地几乎在御前手舞足蹈,拍着胸脯保证种出来,这才喜滋滋下去撸袖子干活了。 算来,这是她的第三个发放权力之筹的官位了。 “谢陛下恩典。” 李治心下大定。 二凤皇帝立刻答应:“好啊!就这么说定了,下回朕谁也不告诉,只带着雉奴去吃。” 1 又给送人和棉种回长安的崔朝在鸿胪寺中升了一级——下回崔朝就能选自己出使何处了。 把圈人家西域的土地给自家种棉花说的这样自然,这是根本没把周围西突厥或是旁的国家当回事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