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子的失落(长孙无忌:我种树你乘凉?...) (第2/3页)
求过父皇,请求大唐出兵压制高句丽。” “可父皇都置之不理。父皇还跟我说过,没到征高句丽的时机。” “可现在,我做了太子,父皇就开始调兵备战高句丽……”李治一向柔和的眉眼有些下垂。 “父皇大概是怕我将来没法开疆扩土,所以想要替我扫平一切,他才能放心。” 媚娘静静听着,没有安慰李治什么虚话空话,说什么‘圣人才不会这么想’‘圣人自然是信赖太子’这样的敷衍话。 李治既然这么说,就是体会到了皇帝的心情。 毕竟国赖长君从来不是一句虚话。原本的太子承乾本身就是嫡长子,礼法上最正当不过。也做了十多年太子,若无后来的足伤以及荒唐事,接过江山的时候,应当是个成熟的君主了。 可现在,皇帝难免想着太子才十六岁,又素温厚忠孝,不善与人争斗。 自己要趁着还健壮的时节,多替雉奴打平天下,扫服边患,将来再留以王佐之臣,让他只‘守成’即可。 自古雄才伟略的皇帝,定的从不是一时计,而是百年计,后代计。 就像秦皇书同文车同轨一般,并不只为了自己一朝一代,更为后代子孙统御天下计。虽然他的直系后代很快给他把秦朝霍霍了,但他当时定下的国策,一直影响至今。 高句丽。 隋唐都盯住高句丽,也是有缘故的。自古来君王都没有放弃过关注辽东之地。其地理位置优越,且土地丰茂肥沃不说,最要紧的是,与其余薛延陀、东突厥等国家不同。高句丽不是以游牧民族为主,而是个跟中原之地一般的农耕之国。 二凤皇帝也曾派过使臣到高句丽去,与周围许多草原上的国家逐草而活的习俗迥异,高句丽城池坚固、都城繁华,甚至文化程度也不低——就像是一个小号的隋唐。 当年唐的起家,不也只有晋地吗? 如今高句丽的地盘,并不比当年隋唐起家的时候差。 因而在有战略眼光的皇帝眼里:高句丽,就像是蛰伏的虎狼。 姜沃低头看着舆图:皇帝的担忧倒也没错。 辽东一带,是跟关中一样,一旦诞生一个强大的政权,是能够参与天下争霸的。 比如后来把宋压得很难受的辽,比如金朝,比如从辽东起家最后入了中原的清。 高句丽是要打,但年幼的晋王刚做了太子,皇帝便立刻已经有整兵的行动。 不光李治能看出来,只怕其余看出皇帝心思的朝臣,心里都会犯嘀咕,同时也在心里认定,太子仁厚,恐将来长于治国而弱于军旅。 媚娘当时看着有几分低落的李治,很直接就道:“殿下若此时就开始难受失落,将来可是失落不完的。” 李治:…… “我以为你会安慰我两句。” 相当于他长孙无忌辛辛苦苦种了一棵树,从小树苗终于养到开始结果子,到了收获的季节,结果刘洎忽然窜出来开始偷他的桃,甚至还带着好多人一起偷他的桃子! 他深吸了两口气,平复心情,与媚娘道:“放心吧,我也只在这里,放纵自己失落一二。在外面,我会做一个不出错的太子。” 雉奴是他最先慧眼识珠,挑中的储君。在长孙无忌看来,这一路,也是他居功至伟,把雉奴从晋王辅佐到了太子。 新入东宫的年轻太子倒是没有把他如何,但架不住长孙无忌排挤他。尤其是刘洎自己还出了个昏招,主动跟皇帝请命道‘太子年幼,从前与诸朝臣未有来往,不如陛下安排三省六部的宰辅,可轮番去与太子谈论政事,令太子广听善言。’ 站在角落的云湖公公:感觉俺戳在这里有点多余。 “我忽然懂了,大哥之前说的那句‘要记得开创难,守成亦难,要多向父皇学’的另一种意思。” 长孙无忌不踩他,就不叫长孙无忌了。 就像雉奴敢于伏在他膝上哭诉,敢于直接告诉他,想要陪着大哥去昭陵,而且还要给大哥带很多东西。 对雉奴,二凤皇帝哪怕知道他已经成了太子,自己不该再过分疼宠溺爱,但过去十多年的惯性是改变不了的,私下里还是那种又当爹又当娘的状态,衣食住行都很cao心。 听闻太子行事不骄不躁,善于听取老臣的谏言,颇为满意。 平心而论,这是个很好的建议,皇帝愉快地采纳了。 做父皇这般千载明君的太子,不出错就是最好的表现了。 结果现在倒是跑来亲近太子了。 李治把头别过去:“哪有,我没有不甘心。父皇雄才伟略,我自不如。父皇不放心我,要提早征高句丽,也是应该的。” 皇帝心中温软,含笑道:“放心,都好。出去了一趟,倒觉得比每日闷在宫中清爽似的。” 皇帝颔首。 并不需要雉奴多出色——他现在正需要一个不自专,不武断,很稳的监国太子。 因二凤皇帝还有一个主意,藏在心里谁都没说:他不但是想征高句丽,还是想亲征高句丽的! 李治也觉得挺好,他可以多与不同朝臣们谈讲政事,学着如何做一个储君,也能更快的熟识宰辅。 最惨的是,这些朝臣衡量的目光最终会变成一种可惜:唉,太子,始终是不如当今圣人的。 要是现在李治因为这点不甘心,就非要跳出来表现,才会犯错误,才会令皇帝失望。 等晚膳时分,皇帝召太子一并用膳,并夸赞道:“雉奴第一回监国,做的不错。” 对刘洎自己更好:可以借此得以出入东宫,亲近新太子,逐渐将身上魏王党的标记洗掉。 太子回完话松了口气似的笑道:“父皇总算回来了!” 李治最后揉了一把猞猁毛茸茸的头,起身时,面容上的失落已经一扫而空,回到了那个年轻温和的太子:“好。” 刘洎在憋屈中生出了惶恐:现在就这么排挤我,若是将来太子登基,长孙无忌翻旧账怕不是要直接干掉我啊! 云湖眼睁睁看着皇帝嘴角飞扬:“好,雉奴有如此孝心,朕哪有不好的?只是现在外头冷了,若是骑马回长安,可要裹上大氅,别冻着了。” 皇帝此番亲巡幽州,让太子监国,正是要看看幼子做了太子后,有没有变得想要独断揽权,急着树立太子的威望——若是如此,皇帝是不放心御驾亲征,把后方交给这样一个急躁不听人言的年轻太子。 这不,听皇帝这么关怀,只见太子脸上浮现出笑意:“托父皇的福,还令孙神医每月来九成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