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手握宝珠((含10万营养液加更)...) (第4/4页)
“咚!咚!咚!” 2 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但太子这个地位就是千年防贼的。 他在殿门外跪下,伏地叩首:“臣恳请太子保重自身。” 东宫这回倒是有了反应,很快上书推辞,推辞不成,又上表给皇帝谢恩。 然而戴尚书媚眼做给瞎子看了,皇帝完全不接这一茬。 他笑得太畅快,太放肆,令人不安,以至于伺候在跟前的宦官和宫女立刻跪了一地。 知道太子上表时,李泰都吓了一跳,以为太子被刺激的支棱了起来,开始要做个勤俭节约守礼法规矩的太子了。 于是二凤皇帝换了角度:“有过当罚,有功当赏。太子近年来越发顽劣,魏王却是一心修书,所成其著,天下共见。朕作为君父,只是赏功而已,并非是令魏王僭越于东宫。” 姜沃拎起紫砂壶倒了一杯清茶。 晋王的表情没有一点破绽。 原本,魏侍中身体不好,撑过过年和元宵后,就一直病着无法上朝。 2 李承乾看着进了东宫后,愈见苍老的师傅,在自己跟前叩首哀求,只想说,你辞了东宫官吧。 李治很快拿到了姜沃写的传奇,极其短小的故事。 姜沃倒是能理解太子的分裂感——道理是懂得,但是情难自已。 果然,民部尚书很快上奏了,道魏王近来所得俸料,实几倍于诸藩,最要紧的是,竟过于东宫。 姜沃又想起前世看的末世文,主角是怎么艰难求生,每一天都是朝不保夕的活下去——但那是主角,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脆弱与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更多的人是里都不会提起的配角,直接选择躺平认命。 去岁‘扮突厥人’事件后,圣人将东宫从上到下换了一遍。殿中省和宫正司都累的半死。如今换过来的宫人,再没有那种敢抓尖卖乖或是谄媚主子的,均是老实头。 以至于心底的话脱口而出:“朕是他的父皇,你是太子太师,朕与你会顾惜他的颜面,可那孩子,竟从不顾惜朕的颜面!” 两人从不密谈。 甭管是金银粮米还是一车车的绢都不是小东西,魏王府得此赏赐很快人尽皆知。 皇帝虽没有收回给魏王的赐物,但却下了道旨意,表明太子才是储君,以后东宫所费,不必限制于那一万两千贯的旧例。 2 太史局。 或许在皇帝看来,是给儿子分派老实人,殿中省看来,是让宫中少事端。但没人从太子的角度来看:如今他根本指挥不动人,这些人只会下跪磕头,若是他要做点什么,这些人就会磕的满脸血。 圣人一定又会大怒的。 李治与姜沃对坐。 不但想笑,他还有了兴致。 李治从来温和如水的神情,在听过这事后,都似乎有些裂开的迹象,起身与姜沃作别,奔御前去了。 戴尚书见皇帝被雪花样的谏奏淹没,还没忍住还私下偷乐了一回。 鼓声响彻天际,惊得东宫飞鸟成群而起。 不但人老实,殿中省还额外加了几日的上岗培训——不是教他们如何伺候好主子,而是教他们如何躲事兼报信。 可……真要请奏陛下废太子吗?若是太子只是长子或者只是嫡子也罢了,可太子是嫡长子啊,他不做太子,还能保住命吗? 2 见了姜沃回来,就忍不住跟她确认了下今日的震撼大新闻。 姜沃叹道:“jiejie能算出来的,外头官员们肯定也会算出来的。” 太子殿下如此击鼓……尧舜之时,便有申诉冤枉者可击鼓的旧事,唐律中更有‘登闻鼓一响,主司必得受理冤案’的规定。 老先生病的消瘦憔悴,但眼神依旧坚定,言辞也锋利:“赏赐魏王逾制,实乃陛下过失!陛下是要让天下人不安吗?” 越是看着柔软的人,说不得抗压能力越强,像是柔韧的蒲苇。 于是李治常年拿着棉花种植试验的新消息来与她说,顺带与姜沃提起关于储位之事。 他不再坚声力谏,而是声音放轻,深深叹道:“陛下,太子也是君,您如此,他何等难堪呢?” 别再闹到太子大半夜把自己划得满脸血,还没人敢报信,终是闹大了的祸事。 魏征叹道:“臣子有功当赏,但陛下,您赏武将功臣,是否会赏以龙袍?是否会赏其财物超过陛下自己的用度呢?” “太子竟然,竟然命人在张玄素当值后回家的路上,将其拦住殴打了一顿?!” 2 民部,就是后世专管钱粮的户部。 真是跪天跪地跪祖宗求求太子殿下不要生事了。 姜沃也听到了那宦官的回话。 媚娘道:“是,旁的好估价,但京中的宅院,可就不好算了,地段不同的坊据说差异极大。”没买过房的媚娘,只好遗憾放弃估价。 媚娘点头:“凡有赏赐,都要经过民部,想来御史台也会闻风而动吧。” 太子此举,朝臣必哗然,人人自危。 晋王团队里的人到底少,总是无人可商量事。因棉花之事,李治和姜沃走的比旁人略近些也无妨,总是过了御前的。 上谏的官员不少,但真正去皇帝跟前一对一硬刚的,还得是魏征。 他停了下来,默默看了片刻。最终长叹一声离开了皇宫,背影再不复年轻时候挺拔。 姜沃先谢过李治要给她带书,又笑道:“我近来想到一个传奇故事,等我改日写了,请王爷看一看好不好?” 2 李治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小宦官匆匆进来,一见晋王连忙过来行礼,然后在跟前悄声禀报一事,又躬身:“圣人令晋王这就过立政殿去。” 于是送来了一面很好的大鼓。 可惜这枚宝珠光耀无双,哪怕收到层层包裹里,也永远在发光,吸引着所有人的注目。 虽说太子是君,但张玄素不只是臣,还有老师的名分在,太子堂堂储君,居然命人殴打老师? 原本,民部重了二凤皇帝的名讳,该改名避讳的。然而二凤皇帝不在乎,依旧叫民部。姜沃记得历史上应该是李治登基后,为了尊父皇讳,才改民为户,从此后就叫户部了。 当真是做到了灯下黑与大隐隐于朝。 李治抬起头来。 旁的事儿也罢,唯有太子那个想投奔突厥的发言,实在是大大伤了皇帝作为君王和父亲的心,令皇帝至今不能回转,与太子之间,父子情分再不能如初。 元宵灯会后,太子命将作监做一面大鼓,说要学奏乐。既是太子所要,又不是要什么兵器甲胄,将作监很快就完工送了过去。阎立本还傻白甜地想:太子殿下莫不是想私下学奏圣人的《秦王破阵曲》,以此父子和睦? 太子风评日差。 2 太子妃落泪不止。 “把鼓抬上来。” 姜沃原以为自己跟着师父们修炼‘云淡风轻’大法已经很有境界了,如今看晋王这种自学成才的,也很到位啊。 心底尽是凄凉:太子如此,将来社稷如何是好? 御史大夫萧瑀也跟着上谏——这倒不是萧瑀想要得罪风头正劲的魏王,而是他作为御史,有这等违制之事,理应上谏——不然他也怕魏相喷完皇帝,转头喷他尸位素餐。 谁料太子反手就来了个‘东宫击鼓鸣冤’,把皇帝气的饭都吃不下去,头疼到宣了好几回尚药局。 姜沃知道很难跟古人解释‘心理疾病’这个词,索性换了个方式,先问道:“王爷,听说外头近来流行各种传奇书?”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