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下注晋王((含6万营养液加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注晋王((含6万营养液加更)...) (第3/4页)

不用计较——毕竟在他看来,太子要被废了,那是对失败者的宽容。

    信上说:他一路留意,直到在高昌国一处村落里见到一种草木,颇像姜沃描述的‘棉花’。当地人管它叫白叠子,因其柔软洁白,许多妇人会将其摘下来,捻出一缕缕的线,取来织布。

    又恨投奔自己的臣子无用,都不敢提出废太子。平时倒是花团锦簇围着他,捧着他说是难得的贤王,那这话怎么不敢去父皇跟前说?

    可现在撞上李治再去东宫,李泰脸就沉下来了。

    她在心中鞠躬:对不起高昌国,我再也不说你晦气了,你明明是有些宝物在身上的。

    对自己同胞弟弟尚且如此哩。

    比敬而远之来的强。

    媚娘忖度着李治的处境:“晋王的属臣多刻板敦厚,并无什么谋臣之才。而朝上宰臣们的目光也只集中在太子和魏王身上。他必是觉得孤立无援……甚至别说援,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姜沃直到被两位师父问,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叹气来着。

    1

    外头男人的朝臣们可以挑挑拣拣,选一个他们看好的未来储君,暗中下注,争从龙之功。她们却没有什么选择,晋王就是目前能接触到的最优选。

    再没人想到,这两人竟然在谈要命的事儿。

    她算着晋王刚回来的两日,应当要忙一些,于是她是从第三日才换了中午去看小猞猁。

    “正是这种花。”

    媚娘没有忍心往下说,但姜沃又何尝没有想到:“甚至会随手把我嫁给一个他们的亲信,管我愿不愿意,皇命不可为。他们只需要保证我从师父们身上学到的本事不落到皇室外头去,能够为他们所用就行了。”

    “魏王,之前对你以女子身做官之事,是颇有异议的。”姜沃虽为李泰起过一卦,但她心知肚明,那回魏王心里是奔着找茬去的,直到她的卦象把魏王忽悠住,他才改了态度——之后魏王去给她捧场也好,送礼也好,不过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二凤皇帝虽是沙场上出来的皇帝,亲手干掉的敌人就不知有多少。但在对自家子民执政上头,却又很仁政,曾下旨‘凡死刑要经五遍复核’,尽最大可能减少冤假错案。长孙皇后自然与夫君同心同德,这宫里也是如此。

    甚至有路过院门的面熟宫女,看到两人依旧坐在廊下投壶,还会招呼一声用饭不。

    **

    她们是一样的。

    1

    媚娘毫不避讳与姜沃说起,她之前与晋王几次私下里的交谈——倒也没什么可避讳的,两人除了李治出行前最后一句对话外,并无丝毫风月旖旎,倒更像是朋友或者君主跟亲信臣子的对话。

    “你也是朝臣,那你有没有想过就储位事提早下注,也好为将来留下余地?”

    “立嫡必长?”袁天罡笑起来:“魏侍中此刻这般说,不过是也不看好魏王而已。”

    媚娘说起晋王一直未曾出现在兽苑,姜沃才想起除了晋王回宫后的第二日,她也再没见过他了,确实不太寻常。

    姜沃转头,看到媚娘唇边一闪而过的笑意。

    心里倒是很高兴:姜太史丞越是直接对他提出请求,越代表不怕欠自己人情。

    “东宫身份尊贵,凡有事都是打发人直接寻李太史令,与你向来无交际。”

    关于她们未来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就是在这样寻常的一个夏日夜晚,小小的院落里,就干净利落的制定了。

    长孙皇后过世后,是二凤皇帝又当爹又当娘养大的。且他打小性格讨喜,柔和软糯,读书又好,长辈们都只有夸他的,再没有疾言厉色骂他的。

    拦他的正是李泰。

    1

    不但信里写的详细,崔朝还寄回来几朵‘棉花’,并买了当地人用‘白叠子’织的各种布,剪成小节下来一并随信寄回。

    媚娘是个很雷厉风行的人,她看着鸭蛋黄一样的夕阳渐渐沉没下去,声音轻却干脆:“要下注就要早下!咱们本就在身份上不如人便宜,等人人都烧的热灶,就轮不到我们烧了。”

    初夏已到,天色渐长。

    而李泰发了一通邪火,在看到李治脸色涨红后,才觉得有些过了,生怕把这个柔弱的弟弟给骂哭了回去告状。

    “唯有晋王。”媚娘说这话的时候很冷静,没有掺杂一点个人情绪,像是一台机密的分析仪:“晋王从前有烦难私事,不用太史局旁人,却主动请托于你;再有,晋王会欣赏有见识的女子。”她自己就是个例子。

    媚娘拿着树枝,不再投壶,而是在地上随手画着圈。口中道:“晋王,有晋王的好处。”

    宦官们也很难,都恨不得扔下舆钻地缝去。

    “说来这几个宦官也是倒霉,正赶上魏王心情不好,据说遇上晋王去看太子,魏王一时没忍住给晋王难堪,连舆都没下就居高临下训话,之后大约自己觉得过不去,又要遮掩,就怪罪了抬舆的宦官,将人打个半死,真是……”

    晋王俱应了。

    李泰近来正为这些事满心烦躁,此时见李治又要去拜见太子,李泰立刻夹枪带棒把他数落了一阵,话里话外说李治不懂事,明知道太子犯错却还违拗父皇的意思总跑去看太子,是不听话,让父皇伤心的坏孩子!

    1

    为什么媚娘会在现在就选中晋王。

    姜沃投壶依旧是五五开的水平,十投五中,全然是‘随缘’二字。

    刘司正蹙眉道:“是几个抬舆的宦官,叫他赏了几十板子,有两个发起热来就没了命。”

    当年二凤皇帝在玄武门竞聘上岗后,魏征也是很快入仕皇帝的。

    直到晋王回来才拆了好友的信,看后就忙往太史局来。

    李治打出生起就是最受宠的小儿子。

    棉布是很粗疏的棉布,与后世匀净的棉织品没法比。

    她不能武断认定李治依旧会做皇帝,依旧在谨慎观察着朝中的局势,认真听两位师父的分析。

    正如袁师父曾经说的,算命正是改命的一部分。她又怎么能断定自己这个进入到大唐宫廷,接触过晋王、女皇的人,会不会成为这条历史线上的蝴蝶。

    “先说那两位,炙手可热的。”

    1

    父皇竟然还保太子!太子都做出要投奔突厥这种荒唐事了,父皇还保他!父皇好偏心!偏心!魏征真讨厌!讨厌!

    媚娘是个很务实的人,她也早知道晋王定下了太原王氏女为正妃,此时要有人告诉她,能取而代之她一定嗤之以鼻,觉得对方在发痴病。她目前只想夯实一下在晋王心里‘有见识可深谈又可靠’的形象,将来等她进了感业寺,晋王会愿意费一点心捞她出来!

    见师父们问起,就道:“陶姑姑与遂安夫人等都是至交,近来一直为太子悬心。直到听闻魏侍中做了太子太师,才放心起来。说魏侍中最重礼法,当朝与群臣道‘自周以降,立嫡必长’,以此保太子的储君位。”

    只等着他登基了分润好处,偏生在他最需要人开口的时候,都变成了哑巴。

    媚娘伸手握住姜沃的手。

    姜沃跟媚娘说话,也不绕弯子,猜到了就直说:“jiejie这样说,是有看好的皇子?是晋王?”

    巧了,太子因为足疾,也是特许有小舆的。

    长孙皇后在的时候,她对每一个死去宫人的记录都会详看,发现不妥会追责。那时宫里私刑几乎禁绝,宫人死亡比例也大幅下降,各宫都不敢拿着宫人出气,更何况动不动打死。

    若是魏王也有二凤皇帝的文韬武略,魏征就不会这样说了。

    还是后来留置针通用起来,她的血管情况才好多了。

    1

    还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