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章 究极攻城椎(下)  (第1/1页)
    第二天一早,李孟羲一睁开眼一看天sE,便知道自己又起晚了。    也没个钟表,起早起晚全靠自然醒。    往旁边一看,弟弟正瞪着大眼睛看着自己,早醒了的样子。    “砖头,起!”睡了一夜,李孟羲还是觉得困,他打着哈欠,边穿衣服边叫弟弟起床。    匆匆吃完早饭,踩着朝霞,李孟羲去城池那里去了。    当走近城墙,当李孟羲看着近有四米高,三米宽,棚顶跟尖顶屋顶一般,几乎跟城门洞一样宽高的庞然大物时,他愕然了。    这玩意儿大的跟个屋子一样。    到城楼上,李孟羲见到了满脸疲惫的刘备。    “儿羲,你看这攻城椎如何?”刘备指着城下的攻城椎向李孟羲邀功。    如此庞然大物,看着就结实。    超过李孟羲的预期了。    李孟羲点了点头,问,“可能挡住一次重石盖顶攻击?”    “可。”刘备肯定的说到。    “可能挡十次?”    “可。”刘备依然说的肯定。    “那活动X如何,这麽重的车,前边若有石头挡路,是否能通行?”    “额,”刘备挠了挠头,“不知。”    “除木头外,棚顶还有何物加固?若城上以金汁热油淋下,木材多缝隙,如何遮挡?用的是牛皮,还是实木板?”    “……不知。”刘备挠头,头发都要挠掉了。    他本以为,一夜辛苦,木匠们把攻城椎改了不下二十次,以为攻城椎已经趋於完美了呢。    刘备苦笑,“儿羲啊,你即知,何不早说?让我白辛苦一夜。”    李孟羲语滞,我怎麽知道攻城椎能做的这麽变态,这麽大的一个?    是看到大的跟屋子一样的这个玩意儿,李孟羲才想到活动X的。    也不知道,乡勇们是如何把小小的板车改城这麽大一个玩意儿的。    刘备邀李孟羲一般城细看究竟,李孟羲也正有此意。    两辆攻城椎,外形是类似的,都是尖顶的。    整个攻城椎只有後边能进人,前边除了观察孔,封的严严实实的,跟车厢一样。    从攻城椎後边走进去,李孟羲发现攻城椎b想象的还高,刘备这麽高也能轻松站下。    在内部,李孟羲得以仔细观察这巨型攻城椎的结构。    攻城椎的底盘依然是板车,是被扩宽了好多的板车,从板车往两边延伸,出了很多横杠,这些横杠固定和支撑了两边的木板。    因此,在攻城椎内部,活动是不便的,往前走得低头弯腰才能穿过横杆。    首先让李孟羲不解的是,攻城椎好像不是中心对称的结构,如果以攻城椎的攻击部树桩为中心,那麽左边的空间b右边大的多。    左边可以站下人,而右边顶多只够人侧着站。    李孟羲不解为何攻城椎是如此奇怪的结构。    刘备解释说,文安县县城的城门洞太小,而为了加固攻城椎,攻城椎内部的加固结构占了很多空间,如果站两排人,就站不下了,所以取舍之下,才用了如此奇怪的结构。    李孟羲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再抬头,看着头顶如同屋梁一般一道道支撑着的椽木条,李孟羲惊讶了。    攻城椎看起来像屋顶,里边的结构还真跟屋顶差不多。    可是,纵然攻城椎的结构如此强大,李孟羲还是看出了不足,他从棚顶的木头的缝里,看到了上方透下来的光。    有缝,热油就能顺着缝流下来。    以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一小点皮肤被热油烫的溃烂,就容易感染Si亡。    虽是小缺陷,却可能关乎到士卒的生Si。    “可用皮子把上边铺一层,防着热油渗下来。”李孟羲说着。    刘备也钻了进来,他抬着头看了看顶棚,“三两张皮子足以。”    除了这个小毛病以外,李孟羲没发现什麽大毛病。    攻城椎的工作部分,是这辆攻城椎做的最用心的地方,木桩被绳子平吊着,被左右木杠约束着只能在一个小的活动范围内前後摆动。    在攻城椎前方遮挡的木板,中间有空出的观察孔,观察孔一臂宽长方形的竖长形状,可以供里边的士兵观察路况的同时,攻城椎摆动起来,也可以在惯X下,顺着这个孔砸向敌方城墙。    李孟羲看着能让自己略侧身就能走过去的观察孔,这麽大的空隙,弩箭还是会钻进来的。    或许可以钉一个活动的挡板,没到达目的地时,挡板可以挡箭,到了城门前,可以把挡板取下来。    李孟羲想刘备提了自己的想法。    刘备脸上浮现了开心无b的笑意,“此事凌晨之时,某已跟木匠提过,哈哈!羲儿,这次却是某b你考虑的周到了!”    不怪刘备如此兴奋,李孟羲素来谨慎无b,想问题总能想到别人意想不到的疏忽处,能在李孟羲之前,把问题找到,刘备很有成就感。    这个小问题看来不是问题了。    问题只剩一个,如此庞大的攻城椎,防御力不成问题,可是万一从城头上留下的大石头,把路堵着了,攻城椎小小的轮子,是否能压着石头压过去?    若不然,一个小坡就上不去,这攻城椎再结实也是个靶子。    木匠忙了一夜,回去吃饭了。    刘备为了等李孟羲前来,也没有吃饭,先和李孟羲告别,刘备匆匆去吃饭了。    来的早,还得等人,李孟羲爬上城墙,无聊的趴在城垛上,看着初升的太yAn。    大约一刻後,木匠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昨日C练弄的鼻青脸肿的乡勇们,一夜过去,个个脑袋肿得像是猪头,虽说很不厚道,虽说因起自己,李孟羲还是忍不住想笑。    乡勇们已去训练攻城守城战术,李孟羲让木匠们去城里找来大石头,然後堆在城门口。    障碍物设置完毕,个木匠走入攻城椎中,弯着腰,推着横杠把攻城椎往前推去。    石头阻路,一块脸盆大的石灰岩阻挡,攻城椎前边的挡板挡撞在了石头上,就让攻城椎停下来了。    若是能出来个人,把石头稍微挪一下,就能继续走了。    要把攻城椎前边的挡板全拆了吗?    或许不必,只拆一半,让攻城椎“底盘”变高一点,就可以通行了。    可是拆一半,防御就又有漏洞了。    或许可以交给随行的刀盾兵负责,随行士兵负责为攻城椎清理小的障碍物。    大概这个方法更好一点。李孟羲微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他突然又想到了,并不是所有障碍物都容易被清理的。    b如说磨盘,守城的敌军把大磨盘挪到了城上,然後推了下来。    有棱角的块状大石头还能被推动,重几百斤的磨盘平拍在地上,可是推都没法推的。    大磨盘有三四十厘米厚,等於是三四十厘米高的一个陡峭台阶,若真是堵住了城门洞,攻城椎没办法推进去的。    李孟羲看着攻城椎的小车轮,陷入了沉思。    李孟羲想到了坦克履带,和轮式不同,履带式车辆越过障碍的能力极强。    可是要在汉代做履带式车轮吗?不可能的。    只有一个办法能提高攻城椎应付复杂路况的能力了,那就是造大型车轮。    一般而言,障碍物的高不超过车轮直径的三分之一,车轮就b较容易驶过障碍物。    同样,车轮直径越大,相对而言障碍物就越小,也就更容易通行障碍。    军中木匠不少,车轮技术含量又并不太高,再大一倍的车轮都能做出来。    可是,李孟羲想到车轮制作的难度,又想到攻城战时间的紧迫X,要是车轮做个四五天才能做好,仗都打完了,攻城椎还没组装好,岂不尴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