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周乾vs朱允炆 (第1/1页)
周乾手扶着桌子,又靠近了朱元璋几分,用手指在桌上蘸水画起圈来,他是用圈代表大明的藩王。 “天子强则江山永固,藩王胡闹,有能力削藩。朝中有J臣,众王可进京靖难。朱皇帝不傻,他做了两手准备。” “朱皇帝令王爷们镇守大明边塞要地,各领兵权,可治大明万里江山。帝王心术就可以让各路藩王互相制衡,皇帝稳坐应天。” “最坏的打算就是,後世皇孙无能,被藩王取而代之,但能破众王爷登上宝座的藩王,也绝对不是一般人。” “藩王夺权又怎样,还是朱皇帝的种,江山依然姓朱,反正跑不到外姓人手里。 无论哪个藩王篡权,结果都是r0U烂在老朱家锅里。朱皇帝早就把这事想清楚了,所以才不害怕藩王Za0F。 如果藩王Za0F成功,也只能说明在位皇帝无能,藩王取而代之也说得过去。” 朱标看着周乾,又看了看朱元璋,觉得说的也在理。 家产给哪个兄弟都行,无论朱家王爷谁上位,老朱都是朱明皇帝的祖宗十八,不亏。 亏的就是外臣夺权,江山不姓朱才亏。 权衡利弊,藩王必须封。 再说都是自己亲儿子,不给他们r0U吃,理说不过去。 朱元璋听的激动,猛的拍了下桌子,歪着头,惊讶道:“好你个周乾,不管你说的在不在理,咱就冲你这番话,没看错你。” 桌子拍的震天响,周乾还吓了个哆嗦,想到狄老头对朱元璋的热情和佩服後,周乾也就不觉得老头儿行为过激。 朱标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说什麽了。 “狄老头,朱皇帝的家事我们百姓不好议论,但是打铁还需自身y。只要天子强大,得位正,根本不用担心有藩王坐大,威胁到大明江山。背後暗地里慢慢节制,温水煮青蛙,这叫不削而削。” 朱标一直观察朱元璋脸sE。 他皇帝老子,就是一是一,二是二的X格,只要说对了,就会夸赞。 说错了,下一秒奏疏直接扔你脸上,甚至会手边有什麽,他就扔什麽,骂你说的是狗P。 朱标捱过椅子的滋味,察言观sE的本领还不错。 果然,朱元璋点点头,夸周乾不错,分析的有些道理,但还需要多磨链。 自己又不做皇上,磨链毛线。 周乾只当是狄老头为让自己高兴,随意夸的,他也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嘻嘻哈哈继续说其他。 说到上次他们讨论过朱皇帝到底好不好那事,周乾笑道:“都过去这麽久,爷爷你怎麽还记得。” 朱元璋也是个戏JiNg,说自己是凤yAn人,对朱皇帝很喜欢,很喜欢听这些。 周乾思索很久,觉得这理由也没什麽毛病。摇摇头道:“我们不能只听别人说。 就说秦王朱樉,在陕西欺负百姓,占人妻nV,这在其他皇帝身上可能就赔偿下,走走过场。他并没有啊,让太子去查,押秦王进京处罚。 他这态度很端正了。可他也是父亲啊,父亲不Ai自己儿子才有了鬼了。 那个朱桓,做的事情真的该Si十几次,朱皇帝有什麽办法,他又不是朱家一家的皇帝,他是天下百姓的皇帝。 跟朱皇帝打天下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人都有贪婪和慾望,一下子变得有钱有权,就如苍蝇闻见血,疯狂才真实。” 周乾最後说了句:“朱元璋他是皇帝,但他也是个有血有r0U的普通人,做不了大圣人,何况做皇帝就不是圣人乾的事。” 朱元璋听的激动,拉着周乾的手问道:“你也觉得皇上不错。” 周乾摇摇头,他不觉得朱皇帝就很好,有些手法太激烈做事太容易上头。 各地也有经常起义的,说明有些事情需要改正。 周乾以为自己说朱元璋不好的地方让狄老头失望了,又笑着安慰他:“人不是圣人,都会有大错小错的,评价一个皇帝,应该听百姓怎麽说。在大明百姓眼里,他是个好皇帝,这就够了。” 一个皇帝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幻想和要求,肯定会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和态度。 这点,周乾看的很开。 朱元璋起身,手在周乾肩膀按了按:“是个好孩子,咱啊,挺放心的,就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这些东西?” 朱标也点头,这也是他疑惑的地方。 “这些事南直隶都传,我在北方时看到有秀才说过《大诰》和那本《洪武韵》,大家都说,拿着朱皇帝的《大诰》,老百姓人人都要收藏,必要时能保命。这一点就能看出百姓支持他。” 两人还讨论了吃的,喝的还有好玩的。 ………… 太子东g0ng。 夕yAn照在朱红sEg0ng墙上,巡逻侍卫铠甲不断撞击,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朱允炆从吕太子妃的寝g0ng出来,向书房走去。 作为长孙伴读的h子澄早已经站在书房外等候,见到过往的g0ngnV太监,高傲的昂起头,不屑与低等人为伍。 都说文人自命清高,h子澄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因为殿试上过於紧张,答不上来出生年月,状元改成了探花。 从太常寺卿做了长孙伴读,因为长孙信任他,认为他说的事情都很对,每次都称呼h先生。 h子澄更骄傲,去东g0ng时後背挺的笔直,不将g0ng里的小虾米放在眼里。 不到半柱香时间,朱允炆就带着两个小太监过来,看到h子澄後立刻拱手:h先生。 “长孙殿下,随我进去。” “是,h先生。”朱允炆在g0ng中,除了朱元璋,吕氏和太子朱标以外,把h子澄当成了亲人。 两人在书房里讲文章,讲到孝时,h子澄别有深意道:“殿下可要好好记住这个字。” 朱允炆不解:“为何?” “因为陛下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东西,还记得在陛下身边判决事情的高巍吗。” “记得,辽州人,崇尚气节会写文章,母亲萧氏有病,高巍一直照顾,母亲Si後,他按礼制在墓旁住三年,吃素食。 当时陛下因此表彰他,後来做事被判决,减免Si刑後,陛下特意因为他的孝顺,让他弟弟和侄子替他服刑,表彰孝顺。” 朱允炆听到这里,也明白了h子澄的意思:“皇爷爷喜欢这种孝顺的人。” h子澄点头,他相信这位长孙殿下终於明白之前自己为什麽让他去太子那里照顾的事了。 “可这样做……会不会不合适呢。”朱允炆有些怕,他怕被自己皇爷爷发现。 “长孙殿下不是说陛下有些做事手段太暴nVe,您不是觉得文治也可以昌盛天下吗。”h子澄说道。 朱允炆沉默了,他心里也是这样觉得,假如他做皇帝,就要做个从年号到手段都要文的皇帝,这样才不会如皇爷爷那般。 在他看来,皇爷爷从底层百姓都可以做皇帝治天下,他和父亲都饱读诗史经着,有什麽不可。 潜意识中,朱允炆对太子朱标的仁更加喜欢。 h子澄摇头道:“殿下还要多学习才是,不然只能学到仁义的表面东西,却不能领悟到其中JiNg髓。” 朱允炆连连点头。 看到朱允炆听话,h子澄觉得自己定可以辅佐好长孙,在青史上留下佳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