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霸州胡姓人家的故事 (第2/3页)
。在那个饥馑的年代,5块钱是个什么概念,恐怕只有过来人知道。八o年的时候,上班的一个月不才挣30元工资。 有时候传说中的一些事是很准的。尽管至今没有人知道药王庙和崔家窑在什么地方,但那个书生神秘的风水之术却有待探究。据霸县志记载,花桑木,本是汉朝时一个王爷公孙浑邪的墓地,而在几年前,在花桑木村南的中亭河堤里,还挖掘出宋朝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的坟冢。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家族都在花桑木立坟,你说这块地方有没有风水?可也就纳了闷了,当时一百多年前的花桑木,本在一片苇塘的包围之中,那个书生是怎么看出这个地方的风水的呢。据说后来文革期间闹运动,也不知是哪个村子的人在坟地里埋了一匹大黑马,这块坟地的风水也就远不如从前灵验了。 你让他先说吧——胡文冀的故事 到了“文”字辈上,菡荚地的胡姓人家已经繁衍到了四、五十号人。人口多了,看苇地也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于是就有人出去扛长活、放鸭子,日子变得瓷实起来。上世纪二十年代闹大水,淀里没法子住人,于是整个村子的人都搬到堤外面的胜芳、崔庄子等地居住。有的在外一住就是几十年,但彼此间都保持联系,水退了又陆陆续续地搬回来,所以至今村子里仍有几种不同的说话语调。 胡文冀就是那时迁出去的。经过多年打拼,解放前在胜芳镇前进街置下了三间实砖大瓦房,在石沟和花桑木买下了两百多亩地胡氏祖坟所在的那块地,平时养着两千多只鸭子,五六条船十来个人地在淀里放着。在当时的胜芳镇,算得上个中产阶级。解放前胜芳有六家大的鸭蛋行,专卖青果、松花,其中三分之一的鸭蛋由淀里姓胡的养鸭人提供,所以到现在一些老胜芳都管在野外产蛋的鸭子叫“胡鸭”这个叫法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一个给人扛长活的人,能够置下当时的那片家业,实属不易。当然,这是与胡文冀的勤奋、聪明分不开的,至今在胡文冀的后人那里,还流传着他的一些故事。 胡文冀早年曾在胜芳一地主家做长工,他和张三是地主家的两个把头,每人负责带着五、六个伙计给地主管理农田。地主家境殷实,从来不下地,只是每天收工后过问一下进度,由此决定长工的待遇。刚去的那天收工回来,地主就问他们今天耪了多少地。胡文冀实诚,他实话实说耪了三亩。地主又问老张,老张说耪了五亩。地主一高兴说老张跟我到屋里吃,老胡在外面吃吧。赶情地主的屋里有酒有rou,屋外却是饼子咸菜。屋里屋外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第二天下地回来,地主又问。反正地主又不实地查看,胡文冀便壮着胆子,多说了两亩,说成五亩。谁知老张却说耪了六亩,于是老张便又被地主拉到屋里去吃。 连续几次之...续几次之后,地主再问,他便不再抢着说了。地主问他,胡文冀说“你让老张先说吧。”老张信心十足的说耪了八亩,胡文冀就说耪了九亩。这下地主更高兴了,他便拉胡文冀到屋里吃饭。打这以后,胡文冀总是那句“你让他老张先说吧。”而他说的地数自然要比老张多。于是,他便成为地主屋里的座上客了,而跟着胡文冀干的那帮伙计,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你让他先说吧。”这句话,也成为这个家族流传下来的一个笑谈。 老世年间的人说,只要东淀一闹瘟疫,那个地方常常是饿脬遍野,死人被胡乱的扔在千里堤上,远不象现在的一些材料把个东淀描写的那么富足。大部分的老百姓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俗话说,穷则乱。解放前的大清河和中亭河边上,常常闹土匪、白脖,祸害周围村子里的人,再加上后来闹日本,你想老百姓的日子有个好得着。那时候中亭河边上有个叫赵四的人,刚开始不起眼,后来却成为河边上数得着的“人物”这话说得就是赵四刚出道时的事,一天胡文冀正在中亭河边的鸭圈旁翻晒圈草,忽然有个土匪从苇地里窜出来,用一把盒子炮顶着他的腰杆,厉声地说别动,举起手来,乖乖的给我拿两块大洋去。胡文冀眼睛本来就近视,一时间他看不清楚,不禁吓了一跳。可怎么听声音这么耳熟呢,他慢慢的扭过头来,曲豁着眼睛想要看个究竟。那土匪竟狠狠的又用枪头顶了一下他的腰。胡文冀才感觉到枪头很软,可声音他早就听出来了。他一把就把枪从土匪手里夺了过来“好你妈个兔崽子赵四,今天敲诈到你爹我身上来了。”那哪里一把枪呀,原来就是一根条帚圪达。胡文冀抡圆了条帚圪达就向赵四打去,赵四一边“哎哎”的用胳膊挡着一边连滚带爬的又钻进了苇地。打这以后,没有一个土匪敢到鸭圈上闹事。 早些年胡文冀曾和赵四他爹相好,赵四是他看着长大的,这小子有多少花花肠肠子,别人不知道,他还不清楚。可说来这也是一种本事,放鸭子吃得是江湖饭,没有这两下子,在土匪、白脖出没的大清河和中亭河边,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要说胡文冀的日子能过到后来的样子,还离不开他的媳妇,老太太姓刘,娘家在石沟村上是数得着的主,家道殷实。可她过日子却六亲不认,同娘家人有买卖上的来往,从来不拖泥带水,有一次娘家有人从鸭圈驮走了几筐鸭蛋,一个大集都没有给钱的意思,于是她便直接找到石沟,硬是从娘家兄弟那里拉回了六口大水缸抵账。这样过日子,还愁过不好吗?人们说老式年间的主,越是有钱越舍不得花。刘婆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家有两房子儿媳妇,其实是童养媳,十四岁就进了门,先是当几年使唤丫头,等够了成人的岁数再圆房。俩媳妇整天在家里干活,每天都很辛苦,可吃饭的时候只要是多吃一口,立马就会遭到婆婆的白眼。而且为了防止儿媳妇偷面吃,她还专门在面缸里的面上写字做记号,只要有人动,就会被她发现。这还不算,有一年闹日本,日本的飞机就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