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1章 小品这样演江瑜直呼内行  (第1/2页)
    在老郭上春晚前,曾经有过一段创造高峰期。    《托妻献子》、《西征梦》、《我要穿越》都是那时候创作的段子,这些段子也确实好笑,可以称得上是经典。    后来成了角儿了,整天念叨“穷长jianian计,富长良心”,坐在评委席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段子也是越来越无聊,那点子幽默感估计都让藏秘排油给排出去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要穿越》这个作品质量确实不错,在相声界算是难得的创新之作了。    最重要的是,它足够干净。    既没有屎尿屁和伦理哏,也没有讽刺社会,纯粹是借着“穿越”这个概念,讲几个笑话逗大伙玩儿,拿来上春晚再合适不过了。    贾琳看着江瑜,眼中异彩连连。    她知道这个男人有才华,但没想到他居然会这样有才华。    随口唠唠闲嗑,就能唠出这种经典的段子来。    “你干嘛?”    江瑜发现贾琳伸手来摸自己脑袋。    贾琳在脑门上摸了一把,收回手,一脸的佩服:“我就想看看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多奇思妙想呢。”    换了她,八辈子也写不出这种段子来啊。    江瑜心说,你要是重生一次,你也能行,有才的不是我,而是那个小黑胖子啊。    不过此时的老郭估计还在四处走xue,养活那帮子徒弟呢,《我要穿越》这个段子大概率还没创作出来。    江瑜也就大言不惭地笑纳了那份荣耀。    “这个艺术啊,来源于生活,你得多看多想,才能有灵感。”    贾琳笑道:“按我这个体格子,估计只能多吃多睡。”    “哈哈哈,难得你有这个自知之明。”    “讨厌,”贾琳娇羞地拍了他一下,随后又正色道:“那你说,咱就是围绕这个主题,不停地穿越成那些倒霉鬼呗?”    她听江瑜讲完那两个小段子,基本就摸清了这个包袱的套路。    大致就是“她”幻想穿越到古代,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结果愿望倒是达成了,“她”人也没了。    如此形成一个反差,笑点便来了。    江瑜点头道:“对,不过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就是穿越的对象必须是名人,观众必须耳熟能详,至少得是潘金莲、杨玉环这个级别的。”    “再一个,我建议你最好挖掘一下自身的特点,然后针对性地去写段子。”    “特点?”贾琳道:“我特别胖算吗?”    “算,当然算,”江瑜笑道:“除了胖,你还穷,没有对象,这些都是特点……”    江瑜躲过她的普通攻击,继续道:“如果你能把这些特点融入到作品里去,那么就成了你的人设。”    有了人设,后面的段子也就好写了。    比如贾琳长得丑,所以想变成美女,结果穿越成了潘金莲。    再比如贾琳胖啊,所以想回到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也就是唐朝,结果穿越成了杨玉环,刚穿过去就到了马嵬坡。    再再比如,贾琳没对象,便想嫁给一个有才华,长得帅的男人,别说,穿越以后愿望还真实现了。    唯一的问题是,她老公姓陈,名世美。    俩人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讨论,很快就把要穿越的人物给确定了下来,这个相声的基本脉络也就随之确定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排练,去打磨笑点,这些贾琳自己就能搞定,基本也就不用江瑜再cao心了。    “江瑜,你不去说相声,那真是屈才了。”    贾琳干掉大半个西瓜,撑得不行,摸着肚子躺在椅子上,伸手给江瑜竖了个大拇指。    江瑜也有点撑,站起身道:“我要说相声,那才真是屈才了呢。”    “也对,拍电影肯定比说相声赚钱,”贾琳一面高兴,一面又有些感慨。    当年她处于低谷的时候,江瑜写了个相亲的段子,拯救她于水火。    如今她陷入瓶颈期,和江瑜聊了一会儿天,便又有了一个绝佳的创意。    说江瑜是她的贵人,一点都不为过。    可是,她也不能总靠江瑜吧?    “老弟,你教教姐呗,你平时都是怎么创作的,有什么经验分享一下呗?”    贾琳虚心求教道。    江瑜回头笑道,“我的创作经验总结起来其实就两个字,想知道吗?”    “想啊。”    “哎呀,我这屋子太乱了,地板上都是灰,也没人给打扫一下……”江瑜装模作样地苦恼道。    贾琳二话不说,起身抄起拖把,“你放心,今天你姐豁出去了,有什么要干的活,你尽管吩咐吧。”    “这可是你说的啊,”江瑜笑道:“你帮我把地拖了,饭做了,衣服床单洗了,还有我家玻璃窗也脏了,得擦一下,还有就是……”    “咳,”贾琳咳嗽了一下,“我提醒你一下,做人不能太过分。”    江瑜哈哈一下,见好就收,道:“行,既然你如此有诚意,那我就将我的独家创作秘诀传授给你,简单来说,就两个字,一个是抄,一个是嘲。”    “抄?抄袭啊?”    “怎么是抄袭呢,是借鉴!”    江瑜纠正道:“国内的喜剧产业其实刚处于起步阶段,像日韩、欧美比咱们发达多了,他们的许多节目我们都可以借鉴回来。”    贾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后来的那些个小品,基本都是从棒子国“抄”回来的。    江瑜这算是提前泄露天机了。    “再说嘲,也就是讽刺,这个要高级一点。”    江瑜道:“其实并搞笑不难,无非就是找一个小人物,让他倒霉,观众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开心地哈哈一乐。”    “但是呢,这个小人物的选择非常关键。”    比如说孔乙己吧。    孔乙己这个人物为毛经典呢?    试想,一个小镇做题家,好容易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学了点无用的知识,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    他读了点书,自认知识分子,看不起那些底层的劳动人民,可又无法摆脱底层的生活。    十二年苦读,换来的一纸大学文凭——那身脱不掉的长衫,成了他最后的尊严。    可即使穿着长衫,他也只能站着喝酒。    既不甘心向下融入底层,又无法向上突破阶层,最后只能在孩子面前找找存在感。    “你知道泰勒级数的四种展开方法吗?”    小伙计努着嘴走了,心说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    何况我们掌柜的记账,也从来不用微积分。    孔乙己叹息着,很是惋惜的样子,耳边传来大伙无情的嘲笑声:“孔乙己,你怎么连个编制都捞不到呢?”    屋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滑稽吗?    滑稽。    人人都笑孔乙己,最后人人都成了孔乙己。    所以孔乙己成了最高明、最经典的喜剧角色。    迅哥儿的功底由此也可见一斑。    老郭早期的《西征梦》、《我是黑社会》,其实还有点孔乙己的味道,都是社会底层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