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朵雪花(二十三)(这后妈谁爱当谁当。...) (第2/3页)
太担心,郭姐说得对,要相信警察,他们不会污蔑一个好孩子的。” 蔡姨觉得这声郭姐特刺耳,她跟郭阿姨还有陶晴好年纪相仿,可能比陶晴好大个几岁,但她在这工作五年多,陶晴好可没叫过她一声姐,现在这姓郭的才干多久? 只是眼下儿子的事情最重要,蔡姨没工夫计较,虽一口咬定田文博被人陷害,但她儿子到底是不是她想象中那么完美,她心里其实隐约有数,所以才死活要陶晴好答应她一定救人。 陶晴好心肠软,不大擅长拒绝人,黎深见她隐约有被说动的模样,眉头微动,刚想开口,一张椅子被刻意推出刺耳的响声,了了吃完蛋糕跟水果,对陶晴好说:“前几天的曲子练会了,弹给你听。” 虽然每天都在忙着学习,但了了依旧能抽出时间跟陶晴好学钢琴,现在她说要弹琴给陶晴好听,陶晴好怎么能不高兴? 而且了了过时不候,她要是现在不去,再想听就没机会了。 郭阿姨大声道:“哎呀我知道你心里头着急,但着急也没用不是?陶老师没那么大的人脉,还是得等先生回来。” 蔡姨好歹在这工作过五年多,黎成周虽温和儒雅,却不像陶晴好心软好说话,他只有对待妻子时才温柔似水,蔡姨对他向来是敬畏多过亲近,不然也不会抓着陶晴好,想陶晴好帮忙。 只要陶老师先答应了,先生就肯定不会拒绝。 可陶晴好被了了叫走,蔡姨想去追,郭阿姨抢先一步牢牢抓住她双手,面露怜惜不停安慰,蔡姨不想被安慰都不成。 很快,从楼上传来悦耳的琴音,黎深有点讶异,他知道后妈这个女儿很聪明,听说还要提前毕业,所以这阵子忙着考试,两人基本打不着照面,却没想到她学琴也这么快。 陶晴好趴在钢琴盖上,双手托腮笑容满面看女儿弹琴,了了的音乐天赋出乎她的意料,以前在村子里没有条件,现在有琴也有时间,要是女儿想学,她还可以去请音乐学院的老师来教。 黑白琴键上跳跃着修长的手指,无数欢快的音符随着手指舞动洋溢于空中,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子,情感到位,但弹琴的人却面无表情,陶晴好想笑,忍住了。 了了是在与陶晴好相认后才接触到钢琴,她学得很快,谱子看一遍就能记住,但很少弹给陶晴好听。 一曲结束,陶晴好似乎还沉醉在美好的曲子中,她美滋滋地问:“囡囡,跟mama在一起,你是不是没有那么讨厌?” 从母女俩重逢至今,陶晴好始终觉得她们之间似乎有什么隔阂,不像从前在乡下亲密,那时冬天冷,她跟女儿睡一个被窝,母女俩曾经亲密无间。 汪香留笨拙地用手指的钢琴上按来按去,可惜她弹不出音符,只能遗憾地望着琴谱感叹:“看得我头晕眼花。” 了了没有说话,改而换了另一首曲子,陶晴好没得到她的回应,本来有些遗憾,结果旋律一出,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四手联弹奏鸣曲,她仿佛明白了什么,主动坐到另一半琴凳上。 黎深抬起头,略显单薄的声部在短暂的奏响过后添入另一部分,可见楼上两人相处和谐,在这琴声里,他也忍不住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他不能接受陶晴好占据了属于母亲的位置,所以才对她十分冷淡,可仔细一想,陶晴好又有什么错呢?如果不是父亲自己愿意,这桩婚姻怎么会成? 陶晴好只想跟了了待在一起,她教了了弹琴,还唱歌给了了听,与了了在一起时,她脸上的笑容,是汪香留从没有见过的。 完全没有负担,没有防备,无忧无虑。 老太太正在院子里浇花,老爷子腿上盖着毯子坐轮椅上听书,见陶晴好进门,淡淡投来一眼,目光在了了身上稍作停顿,随后招呼一声:“来了?” 收音机里拉长了音调唱着几句戏词,老爷子闭目养神,老太太浇完花,对母女俩说:“进来吧。” 陶晴好就是这么有自信,她觉得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会讨厌了了,哪怕是她那最为挑剔的爸妈也一样,二老有些文人风骨在身上,除了彼此谁也看不上,哪怕是成周,要不是当年帮了他们很多,恐怕也要被嫌弃一身的铜臭。 一切的美好终止于黎成周轻轻叩门,陶晴好发觉自己胡乱跳舞的样子被丈夫瞧见,脸一红,连忙整理了下衣裙,还下意识抬手抚摸鬓边乱发,感觉太不着调。 好奇怪,真的好奇怪,汪香留完全看不懂,她感觉母亲也看不懂,所以都安静不出声。 老爷子相比较老太太好说话,老太太那是说不见就不见,谁说情都没用。 对于了了姓凌,老太太不怎么在乎,总之只要不姓汪就成,了了长得不像陶晴好,更不像汪老三,所以老太太瞅着她还算顺眼,随意指了指椅子:“坐。” 陶晴好不是令父母满意的优秀女儿,无论是学业亦或品性,她似乎都无法让陶家二老骄傲,所以潜意识中,她迫切地想要向他们证明,想要让他们看看,她有一个多么厉害的孩子。 黎成周点头:“我知道,我已经叫人去问了,很快就有结果。” 她想给老太太介绍下女儿,但又不敢,总觉得自己这时候要是说好话,还不如不说,可这俩谁也不说话,她夹在中间便觉浑身难受。 了了动了动手指,这时陶晴好敲敲房门:“囡囡?你有空没有?” 老爷子摇着轮椅从外头进来,瞅了这边一眼,问:“茶怎么样?” 她在黎家天天到处转,陶晴好从不提陶家二老,汪香留一直觉得姥姥姥爷应该是那种很慈祥很慈祥的老人,特别喜欢晚辈,一见面就会塞钱塞糖,结果别说钱跟糖,到现在连声名字都没叫过呢! 老太太出于好奇,问人要了档案来看,她直言不讳,孙女比女儿有骨气,所以才许陶晴好带了了前来。 横竖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那个叫田文博的孩子,跟成绩好挂不上钩,至于首都大学,真以为随便什么人都考得上? 偷这一回钱,从此前途无量成了前途无亮,简直是添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 陶家没什么钱,名望也丢得囫囵不全,只剩下脊梁骨,学问再好,终究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