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_这场只在当地女人和孩子中肆N的怪病,起因是一坨面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场只在当地女人和孩子中肆N的怪病,起因是一坨面糊 (第2/3页)

组再次明确了疾病的分布状况:

    疾病只在春天发生,四、五月间是高峰期;

    在锡伯族各乡,只有二乡历年来从未发生过本病,五、六乡得病人数最多;

    除了一个例外,所有的病人都是锡伯族人;

    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病,但绝大多数是妇nV和孩子;

    疾病家庭散发,也就是说患病的家庭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家庭内部也是零星发病。

    这样特殊的分布,也让专家组成员们再次很快地排除了呼x1道、水源以及虫媒传染的可能X。而在生活习惯上,当地的锡伯族居民是193年前清朝自东北迁入,在农业劳作和生活习惯上与东北地区的农民基本相似,所种庄稼以小麦为主。

    “唯一例外”带来的转折

    “除了一个例外,所有的病人都是锡伯族人”。

    这个例外,引起了专家组成员们的重视。这是一位叫做韩秀珍的汉俄混血儿,1956年,她曾不幸染上察布查尔病,而她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和当地锡伯族居民完全一致。这让专家组成员们将目光转移到锡伯族人民的特殊饮食上。

    如果是食物引起的中毒,那这必须是一种只有锡伯族人才吃的食物,也是一种只在春天吃的食物,但同时,专家组成员们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吃同样食物的家庭,却多是妇nV和孩子得病呢?

    锡伯族的一些传统食物|东方IC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开始排查锡伯族人民的日常饮食,发现只有锡伯族人吃而其他民族不吃的食物主要有腌猪r0U、咸鱼和面酱。腌猪r0U近三四年来已经不吃和咸鱼发病多的乡反而吃得少很快得到了排除,于是面酱成为了专家组成员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浮出水面的“米送乎乎”

    面酱在当地被称作“米送”,是一种历史悠久并深受锡伯族人喜Ai的食物,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不过锡伯族人一年四季都会吃面酱,不只是春天,而且同样吃面酱,为啥有的乡的人不发病?为了不放过任何细节,专家组成员们开始向老乡询问面酱的具T做法。

    面酱主要由家庭妇nV制作,并且是在每年春天制作一年的量,具T方法有两种——馒头法和麦粒法。

    馒头法:将麦面做成馒头或者窝窝头样的面块,蒸熟;

    麦粒法:将麦粒煮熟。

    接下来是两周左右的发酵,然后会将半成品放到yAn台或屋顶上晒g,等到Y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纪念日的时候,再用guntang的盐水煮沸并冲搅几个小时,这样便制作完成了可供随时食用的面酱。

    锡伯族人把发酵完成但尚未盐水煮开的面酱叫做“米送乎乎”。发酵过程是否够,可以看外表X状的改变,也可以尝味道的变化。馒头法制作的米送乎乎在发酵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甜味,所以妇nV们基本上靠“尝味”来判断发酵是否完成;而麦粒法制作的米送乎乎发酵过程中不仅没有甜味,而且在半成品阶段是不能吃的,所以妇nV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会食用。

    图|图虫创意

    专家组成员们进一步发现,由于馒头法制作的米送乎乎有甜味,并且盐水煮沸前也可以食用,它成为了小孩们喜Ai的“零食”。从发酵完毕到加盐制酱的过程中,有一到两个月的间歇期,即使家里人将米送乎乎藏起来,仍然免不了被孩子们偷吃,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甚至还经常将以米送乎乎互相请客。

    这样的发现让专家组成员们将目光紧紧锁在米送乎乎上,它的制作时间和察布查尔病流行期基本吻合。他们推测,问题很可能出在这半成品上,由于加工成品时会煮沸三到四个小时,毒素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灭活,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人都吃面酱,却多是孩子和妇nV发病。

    随后,专家组成员们对过往病例再次进行了调查:

    “我们调查了47例病例吃‘米送乎乎’的历史,其中29例61.7%均承认发病那年在发病前吃过‘米送乎乎’,其余病例或因年头太久已记不清或因本人不在外出或Si亡无从查问。”

    而从不发病的二乡,调查发现,家庭都是用“麦粒法”制作面酱,发病最多的五乡和六乡,居民却绝大多数使用“馒头法”。

    怪病全貌的还原

    随后的动物实验和细菌学检查,也证实了米送乎乎为中毒来源,而毒素正是曾经被列为怀疑对象的r0U毒毒素。由于之前的调查没有对过往未登记病例做整理,因而缺乏足够的样本去探索病人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并且由于一直认为r0U毒毒素只会存在于r0U制品中,没有找到季节X的中毒来源,所以尽管怀疑,却没有证实是r0U毒毒素。

    那米送乎乎是如何被W染的呢?

    r0U毒杆菌是土壤细菌,产生的芽孢可长期存在,察布查尔县农民打麦晒麦均在田地旁的荒地上,麦子容易被芽孢W染,部分面粉也因此含有芽孢。这些芽孢生命力极强,最初的加热也无法破坏。

    打麦|图虫创意

    专家组成员们测量发现,发酵时容器内的温度在26~35℃之间当时室温在20~21℃,发酵过程中的厌氧环境和温度、Sh度都有利于r0U毒毒素的产生。于是r0U毒杆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