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_这场只在当地女人和孩子中肆N的怪病,起因是一坨面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场只在当地女人和孩子中肆N的怪病,起因是一坨面糊 (第3/3页)

及其芽孢便在“舒适”的发酵过程中产生r0U毒毒素,引起中毒。但r0U毒毒素对热敏感,即使是芽孢,在几个小时的盐水煮沸过程中也可以完成灭活,所以再吃成品面酱,便不会出现中毒。

    由于盐水煮沸前米送乎乎是不含汁的块状物,含毒程度不均匀,所以仍然有人吃了米送乎乎不得病或者症状轻微。

    最终,专家们成员们还原了“察布查尔病”的全貌,并将完整的报告《r0U毒中毒——“察布查尔病”的调查》发表在1958年《中华医学杂志》的第10期。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弄清‘察布查尔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扑灭本病的具T措施。兹将有关临床、流行病学及病因学各方面的材料分别叙述,请国内同道指正……在我们于5月23日离开察布查尔县时,没有新病人发生。今后,地方卫生当局仍应督促检查注意预防措施是否彻底执行。”

    疾病病因明确后,察布查尔县卫生部门立即组织力量,销毁了全县尚存的米送乎乎,并向群众广泛宣传该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鼓励大家尽量不做米送乎乎,以及在盐水煮沸前不要食用。此后多年,察布查尔病在该县销声匿迹。再之后,随着发酵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逐渐取代了家庭自制,察布查尔病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察布查尔病调查报告|截图

    多年后,当时专家组成员之一连志浩的学生在纪念恩师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察布查尔病这一发现冲破了当时认为只有食用腌制的r0U食才能r0U毒中毒的理论,为r0U毒中毒研究开阔了新领域。”

    那些疾病,那些流行病学家

    察布查尔病的调查是新中国流行病学史上最为着名、也最具代表X的事件之一。当时专家队伍中的流行病学家连志浩也因此一举成名,他和察布查尔病一起被载入了流行病学史册。

    其实人类历史上多的是这样的“怪病”,尤其是那些曾危害一方的传染病,人们一开始往往不知道疾病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更别提预防以及后续治疗。

    和察布查尔病一样,那些去调查的流行病学家最先要做的,就是弄清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间分布,也就是什么时候得病、什么地点得病,以及哪些人得病。

    这是流行病学的基础,也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而这种方法的源头要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

    1854年8月,英国l敦爆发霍乱,而那时,疾病细菌学理论尚未建立,人们不知道这个疾病究竟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开来的。当时一位叫做约翰·斯诺JohnSnow的内科医生,通过Si亡登记中心的数据,在市区地图上描点制成了疾病地图,试图探索Si亡患者的空间分布。

    约翰·斯诺发现几乎所有的Si亡病例都发生在宽街BroadStreet的公共水泵附近,在进一步调查中,他发现除了饮用宽街公共水泵的居民外,l敦其他地方,霍乱并没有明显爆发。

    约翰·斯诺当初绘制的疾病Si亡地图示意图|udel.edu

    尽管当时的化学与微生物样本检查并无法证实宽街水泵的水源具有W染X,但是约翰·斯诺对于疾病模式的判断仍然说服了威斯敏斯特·圣詹姆斯教区当局关闭并转移了水泵阀。这一措施使得霍乱得以遏止。

    约翰·斯诺也因此成为公共卫生的奠基者,也是最着名的流行病学家之一。

    流行病学圣地,以约翰·斯诺命名的l敦酒馆|udel.edu

    这听起来好像不难,但实际C作起来却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JiNg力,当我们如今谈论起这些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哪些人是重点保护人群,又或者哪些因素才会真正引起疾病时,其背后往往是无数流行病学家深入现场的努力或者cH0U丝剥茧的分析。他们的工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基础,他们时刻准备着出发,准备着探索,准备着将那些身处黑暗中的疾病撕开一道光明的口子。

    参考资料:

    [1].吴朝仁,连志浩,陈文俊等.r0U毒中毒——“察布查尔病”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58,44:932-938.

    [2].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h悦勤.书生意气硕果丰盛——记恩师连志浩教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04:79-80.

    [4].Si-WuFU,-HuaiWANG.AnOverviewofTypeEBotulismina.BiomedidEnviroalSces.2008,214:353–356.

    [5].1.udel.edu/johnmack/frec682/cholera/cholera2.html

    作者:黎小球

    编辑:odette、东风

    致敬所有的流行病学家们!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果壳

    为什么选这篇是因为-刑侦案件和传染病分析中的逻辑感令人叹服,我可太Ai这种cH0U丝剥茧的快感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