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_陇雁代云藏书诗书环绕,情思桃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陇雁代云藏书诗书环绕,情思桃李 (第2/3页)

请上座。”

    “谢公子。”王瑗依言坐下。

    他双目沉静,上衣下裳,颇有古之君子风范。

    王瑗见他拿的是一卷《诗》,便问道:“公子也喜欢读《诗》?”

    赵嘉道:“子曰不读诗,何以言,可见连圣人都认为《诗》如之昂昂高山,是需要人们反复诵读的,可见他的价值,譬如《大雅》之中的《抑》篇,中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孟起才送了我一匹名马,我定然要回礼,因此这些句子并不是虚言,现在让我心焦的是该送什么才好,不至于流俗。”

    王瑗道:“《抑》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固然美好,可正也其所说,白圭有玷,玉有瑕瓋,可见有时投桃可未必有回报。”

    见他疑惑,王瑗摆手自嘲笑道:“我只又想起来一件覆辙前事而已。”

    “请讲。”

    “《抑》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了贤人,便能真的使得国家强盛起来?君主渴求人才,是真的是想国家兴盛,还是想为自己服役驱使,满足自己的虚荣?”

    “我每每读起《李将军列传》,无不为其扼腕叹息,为何李将军始终不能封侯,真是能力不足,还是时人所说,命奇。”

    赵嘉笑道:“连他自己都认为是时运不济而已。”

    王瑗道:“我想,能被匈奴称之为飞将军,想要生擒活捉的,只有李将军所驻守的郡县,匈奴往往不敢入侵,避走数岁的,让时人感叹在高祖时能封万户侯,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每战定当力战,害怕他就此阵亡的,定不是什么无能之辈,连他那平庸的从弟都能封侯,而他为什么,偏偏不能。”

    赵嘉道:“也或许是卫霍光芒万丈,后来居上,自然之理。”

    “他们的功绩,美则美矣,可是,他们只是单单只是凭着自己的才能的吗?天下人那么多,从不缺这样的。”

    他点头道:“的确,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们自有天幸。”

    王瑗答道:“人们往往说太史公偏心李将军,而对卫霍不置一词,是因为个人恩怨喜好的缘故,觉得他有失偏颇,公允,而我却认为,太史公并非无情之物,也是人,有自己的私心偏好,这是无可置喙的,他也可以随着众人为卫霍歌功颂德,为那二人大作锦绣文章,人云亦云,吹捧他们,可他没有这样做,此正是太史公慈悲正直之处,他从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从来对人民充满悲悯。”

    “人们常常以b为卫霍为荣,可是,谁又能那么幸运,成为类似卫霍的人。”

    “显而易见,孝武皇帝试图绕开六郡良家子出身的兵将,从自己身边的近臣恩幸外戚中提拔人才,而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当时,汉朝与匈奴和亲日久,边塞安宁,自单于以下都于汉亲近,匈奴喜欢汉朝的丝绸,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久而久之,以至于匈奴之中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这样能以极小的代价,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样的作法,与文景之时,汉朝的国力还没有从秦末乱世中恢复过来有关。

    “为了他的恩幸能够有军功,一战封侯,获得如天威望,达到他目的,采用《公羊》之说,九世之仇,犹可报乎,以复仇为名,主动发起马邑之谋,可惜计谋泄露,让匈奴跑了,匈奴因此心生怨望,从原来零星犯境,到年年犯境。于是皇帝便有了堂而皇之的借口,反击匈奴。他举全国之力,卫青初次作战,便是车骑将军,有李广等人这样的宿将作配,斩首七百,就能做关内侯,此后不惜年年大出塞,追击匈奴,大军十余万,六位将军,同时从边地五郡出塞各个方向搜寻匈奴,吓得匈奴避之不及。卫霍麾下,配置最JiNg良的兵马后勤,外有名将作配,内有投降汉朝的熟悉大漠的匈奴士卒指路,战果丰厚,有一次便斩首一万五千余级以上,卫霍幕府下,光h金就赏赐二十万斤,还没入塞,便拜卫青为大将军,班师回朝之后,命丞相率领百官跪迎,用心可不无良苦。”

    “去病率领万骑JiNg锐出陇西有功,破匈奴五王国,俘虏匈奴贵胄不计其数,斩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河西之战,由此成名。”

    “二人,古之名将白起,李牧,项羽,韩信甚至也不及他们。”

    “然而,去病虽然斩首八千,却自损七千。”

    “汉朝当然不可能被匈奴打败的,却也为了打赢匈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平淮书》说,多年以来,而汉军之士马Si者十余万,民间十室九空,全国府库枯竭,转漕之费还不足以奉战士。文景以来的积富被消耗一空,孝武之后,虽有孝宣中兴,此后汉室就渐渐倾颓了。我想,郡国兵制度也日益衰败,编户齐民渐渐被募兵取代的原因,也与这有关吧,天下直到现在都找不出这么一支训练JiNg良有素,却又忠于国家的军队了,若还有那样的军队,想必就不会出现现在各个诸侯拥兵自重的景象了,而羌胡之乱,也不会缠绵一百年之久,让人民一直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饱受兵祸之苦。”

    “是不是有一点C之过急了呢?”

    赵嘉道:“卫青后来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内朝第一,与外朝丞相等同,他也承认自己能够位极人臣,天下至尊贵,是因为皇帝的缘故。”

    “卫霍列传里满篇上曰,官样文章,有人怨恨太史公吝于笔墨,《抑》曰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其实,他们已经不需要太史公的为其赫赫武功美言增饰,他已经如实记录了他们的功绩了,又因为他在《佞幸列传》提到卫霍,有人藉此攻击他的史德,他们却不知这本来就不是抹黑,而是事实,是太史公劝谏那些为非作歹的佞幸以卫霍为榜样,他们既然获得异于常人的宠Ai,也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其实,太史公也不是没有称赞过大将军的品德。《太史公书》在孝宣时问世,就有人称赞他有良史之才,我认为,史官最基本的品德,秉笔直书,真实记录,他已经做到了,可以与春秋时直书赵盾弑其君而不改的史官董狐,直书崔杼弑其君的三位被害史官相b了。”

    赵嘉道:“你的话不无道理,自这二位将军相继陨落后,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