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回、风云际会(四): (第2/2页)
其中。 可以想像,以谢家在朝中的势力,他们那些见不得人的g当,地方官府说什麽也要帮忙遮掩,更何况他们几乎也无不皆参与其中,反倒是毫不相g的东瀛人,莫名其妙就成了罪魁祸首。 到了杭州城,明山哥见了几个昔日相交的旧识,打听到了朝廷对这件事的处置:在当今内阁首辅夏言*的举荐下,广东布政使朱纨,将以右副都御史兼浙江巡抚的身分,总辖闽浙军务前来彻办此事。 朱纨这个人进士出身,应该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对於用兵之事擅不擅长没有人知道。所以由他来统辖此事,对双屿岛而言,是大难临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端看此人的心里,究竟是怎麽想了? 明山哥判断,这应该是朝廷的最後决定,於是我们便连夜赶回余姚。 不过在路上,我们又听到了另一个消息:皇上嘉靖爷似乎觉得,之前的态度还不够明确,力道还不足够强烈,所以又专使南下,颁旨亲授“王命旗牌”予朱纨,让他遇事临危得以便宜行事。 这相当让他有了钦差大臣的身份,此行等於替天巡狩,对於四品以下武官、五品以下文官,将有先斩後奏之权。 表面上皇上给的是权力,但骨子里真正给的却是压力,这意味着朝廷这次是要来真格的,双屿岛这次危险了。」 「听了这消息,我们更加紧脚步往余姚城赶,还是透过禹昌客栈安排小船回双屿岛,登岛时在码头上,便看见佛郎机人的船都已经满载,就等一声令下随时准备撤离,一向热闹的主大街上,此刻也显得格外冷清。」 「不过,也听码头上弟兄说起,彭五叔所带领下南洋的船队,已经得到消息往回赶了,如果有这近千号人马回来,大夥便可稍稍安心。 光头叔也已起身亲赴南洋,去招回自己麾下所辖的船队,若能及时回来,当可再多两千人马,加上他的铁壳战船,应可保双屿岛万全。」 「在听了我们带回的消息後,汪船主也不敢掉以轻心,便去向许岛主请命:大哥,我的船队在东瀛还有千余人,我也去招他们回来,如此我们将有五千人马,加上我们对附近海象的熟悉程度,朝廷就算要y来,打起海战他们也占不了任何便宜! 许岛主犹豫了一下,便说:汪贤弟那就快去快回,以朝廷过往的用兵速度,一时半刻还来不了。」 「只是不知道,朝廷这次究竟会动用多少人马,是否还需要我再向东瀛借些船舰人马,那里几个藩主与我交厚,若需要他们协助该也不难。船主问道。 许岛主又陷入迟疑,他细想此次祸端,除了是动手宰了谢良一家外,主因该还是与佛郎机人借兵,毕竟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关键时候无法同心,他们不听号令屠了村,使得动用金银、关系,也无法让地方官府轻易掩盖转移掉此事,同时让双屿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也造成眼前之危。 但话又说回来,这次朝廷看来势在必得,动手是免不了的,但最後会出动多少兵马,实在也没人能够预料。届时两军对垒,任何一艘船、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胜败关键,毕竟多一批人马,就多一分胜算,最後几经考量,许岛主让汪船主见机行事,便回说道:还是麻烦贤弟决定,双屿岛存亡在此一举,请务必小心速去速回。」 「之後,船主、徐军师领着明山哥、海峰哥与我,便出发赶赴东瀛。 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就此一别即是永别,繁华昌盛的双屿岛、盖世无双的众位英雄,从此以後再也无缘相见。当时的我实在无法想像,人生的聚散如此无常,既无力左右,更难以预料。」 老人又开始卖关子,每在故事转折之处,他总是有许多不胜唏嘘的感叹,真不知道是人生迟暮的由感而发,还是故意在卖弄玄虚吊人胃口。 一官总是心急,但又有所顾忌,他还是会催促,只是已经知道了分寸所在,所以他只会说两句:「然後呢?然後发生了什麽?」 老人依旧总是摇着头,表现出一付深陷於回忆的模样,待一官无可奈何放弃後,他再露出一种计谋得逞的微笑。 一官始终也没弄明白,老人这究竟是什麽意思?因为他其实压根就只是希望,老人能赶紧将故事继续下去。 --------------------------------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正德年间进士,嘉靖朝受到重用,职至内阁首辅,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师衔,却也因敢言勇谏,而与同朝权臣严嵩交恶。嘉靖二十七年,以“结交近侍”的罪名,获罪被斩首於京师,直至隆庆朝平反,谥号文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