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苍龙-首卷:风起_第七回、净海伏波(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回、净海伏波(三): (第2/2页)

不过他只是,细声继续说下去,「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或许我这一生,自认为俯仰无愧,但却就唯独对她...,我怎麽也无法说出,没有辜负与亏欠。

    那年,我只二十二岁,多麽年轻,多麽美好的年纪,那也是我留在龙隐岛上,第十个年头。

    当时,只觉得岛上生活枯燥又无聊,每天都想着要离开那个岛,想再去跟着船主,四海闯荡。

    就在那年腊月一天,一个消息传来:船主受J人所害,在杭州城里,被砍了脑袋,仓促之间便与几个弟兄,匆匆就一起离开了龙隐岛。

    只是当时那年纪,任谁也没想到,这一离开,一去便是一辈子,一恍已五十个年头过去了。」说着老人灰白空洞的眼眶中,又泛起泪光。

    老人摇摇头,继续说道:「这麽多年来,不能说没有想起过她,也不是没有再回去看看的念头,但总是有太多的琐务、太多的牵绊,兄弟的盛情不好推却、朋友的义气不能不顾。

    只是到了最後,被我辜负的那个人,却永远都是她。当亏欠到了再也无法弥补偿还的时候,这份心里的愧疚,也就慢慢变成了一种习以为常。

    这麽多年过去,要指望她还在龙隐岛上,活着等我,这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但至少在我将Si之前,动身去找她,就算知道早已无法再相见,但至少到了九泉之下,见到面时,还能让她知道,我这一生对她,不是没有牵挂,我确确实实对於她,从来都不曾遗忘。」说到感概激动处,泪水还是无声滑过了老人,满是伤疤与岁月刻划过的脸庞。

    一官虽然不知道,老人打算怎麽去,但一想到一个双眼失明,拖着一付如此老迈的身躯,就算是去州府恐怕都有困难,更何况要去一个汪洋深处,鲜为人知的小岛?於是他试探问:「可是你...?」

    老人悠悠地说:「我明白,这几天我已联络了些故旧,虽然清楚以我现在这把老骨头,恐怕早顶不住海上风浪,或许根本没有机会能回到龙隐岛,但也是到了我这把年纪,才终於想通一件事,就是当初汪船主,为什麽明知接受朝廷的招安是九Si一生,甚至是必Si无疑,却依然不顾一切反对,坚持接受了招安。」

    「招安!」老人述事,依旧天马行空,一官迟疑不觉脱口问。

    老人只专注,继续说道:「可知道,船主一生最锺Ai的一本书,就是耐庵先生的绝命之作:水浒传。

    书里水泊梁山的宋公明,千方百计寻求朝廷招安,可招安後,弄得兄弟离散亡故,自己舍生忘Si,却依旧还是难逃杀身之祸。

    此书寝寐不离船主左右,船主又怎麽会不知道,接受招安无疑是将自己往Si路上送,但既使如此,却执意去做的原因,究竟是为了什麽?」

    一官听到这里,才惊觉老人又说回了故事,而且是汪船主一g人的最後结局。老人跳过了汪船主等人,到南洋後所发生的事情,而直接将时间跳到了十年後,船主接受了朝廷招安,但朝廷却背信弃约将其斩杀於杭州城内。

    一官明白了汪船主的最後结局,但不明白老人口中,他终於明白的那个原因,那个汪船主明知必Si,却依然接受的原因。更不明白这又与老人今日,一定要离开有什麽关系,所以他追问:「为什麽?那究竟是为了什麽?」

    老人低语回说:「每件看似不合理的事情背後,必然有一个不为人知真正的理由,想知道这个原由,就必须了解船主这些年,在汪洋大海上拼搏,他真正的追求是什麽?

    若不是跟在船主身边多年,相识之人也多是与船主一起,出生入Si的兄弟,否则实在很难相信,船主的初衷竟是如此单纯。

    在海上闯荡这麽多人,绝大多数无非图个荣华富贵,但如果这就是船主所求,那从一开始在东瀛国,他不就已经得到了吗?」

    「不为荣华富贵?」一官继续问:「那又是为了什麽?」

    「船主後来在东海与南洋,建立起傲视群雄的海上武力,就是要建立起海上的秩序,让所有海商都可以安心进行商贸,众人皆有规则可以依循,让海上航路不再是条险路,而是海民可赖以生存的活路。

    在船主拥有强大舰队之後,却依然无法做到这点,便有人建议他必须在海上称王,这样才能建立起权威,让所有人信服,这也就是在说故事之初,我提过的“净海王”。

    不过,威信之不足,无法让众人心悦诚服,关键不在於称不称王,提出此建议的人,当真害了船主,到了最後,这个王的头衔,却成了朝廷非杀他不可的真正原因。」

    「船主为什麽,一定要建立起这个秩序呢?」一官不解问。

    「不知道是什麽时候,船主兴起了这个念头?或许是在一开始时,船主在南洋,也和许多海商一样,冒着生Si凶险,饱受各个山头恶霸欺凌。

    後来老天庇佑,机缘巧合让船主很快得到了,众人一心想要追求的目标,於是他便有了新的追求,在他心里便有了更高远的目标,那就是:活一人之命易,活千万人之命难;致一人之富易,让千万人皆富难。」

    「船主为此先是去与许岛主合作,一心辅佐其成就双屿岛霸业,可惜失败了。後自己建立起坚强舰队,依旧无法达成,在称王立业,依旧无法得到信服,最後他想通了,或许只要有一人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其实所有困难也就不再为难。」说到这里,老人叹了口气,继续接着说:「其实就只要终止“海禁令”,让海洋与陆地连成一片,毕竟我们祖祖辈辈,不就是如此生活了几千年,没有理由为了一个人的恐惧,就断送了千千万万人生计。

    船主那时候,这道理或许还只是空想,但到了先帝隆庆爷时,有了英明的决定,也就是“隆庆开关”。」

    「在那十几年间,不是已经证明,开放海禁不但不会威胁到皇权,还可以让百姓生活得到富足,市井得到繁荣,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大量海商为寇的问题,也就立即消失於无形。良兵勇将可以北上去抵御真正的敌人。

    只是天不遂人愿,良法美政敌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循环窠臼,敌不过庞大利益对朝野贪官、财阀、地方势力的诱惑,敌不过懦弱君王对权力慾望的渴求,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

    或许是船主的Si,点醒了隆庆爷,换来了十几年间的海上荣景,而当今皇上的昏昧,终将导致大乱再起。我老了,快Si了,怕是看不到最後,这未来的天下,是属於你们的了!」说着老人恣意放声大笑,笑声中有几分,不再能恭逢其盛的怅然,亦有几分无须再面对,烽火连天乱世的庆幸。

    一官小心四处张望了一下,这是他父亲与朋友在家中,每次在酒酣耳热,将要大放厥词前,都必会做的动作。

    因为这个朝廷、这个时代,鹰犬特务遍布天下,早是妇孺皆知的事。即使在这样的穷乡僻壤,这样一个沿海小镇的小小官僚,在内心深处也无法避免沾染了这种恐惧,这恐惧又在不知不觉间,浸润进了身旁每一个人的心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