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回、水火相济(四): (第2/2页)
打扫卫生、整理清洁,里里外外所有事情,恨不得都给做了,因此对这个聪明伶俐又勤劳好学的孩子,两个老人都是越来越喜欢。 至於圆觉开始时,还有些担忧,关於一官的心愿。 一官一心一意想要出海,要去开创一个人人温饱、安居乐业的新天地。这个愿望也不能说不好,但他深知海外龙蛇杂处,只要稍微走偏,就会成为“海贼”,甚至是“倭寇”。 如此必无法见容於朝廷,成为有家归不得的逆匪逃犯,这是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他不知该如何让一官了解这些?以他的观点,就为师的立场,实在觉得不可不慎! 而圆觉的担忧,或许只有圆澄了解,为此两人不知争执过多少次,当然其实也不纯为一官,因为早在一官来之前,他们已为此吵了几十年。 这样的争吵,对圆澄而言,其实是一种发泄,而对圆觉而言,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思辨。 所以,圆觉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言辞激辩,慢慢转为淡然以对,他已慢慢能够悠然於两面观点间,只不过他一生的经历与所受的训练,让他时不时还是忍不住要提醒两句。 触发这种情况,话题不外都是圆觉提及朝廷,圆澄便是劈头骂道:「朱元璋这个臭乞丐,老天无眼没把他饿Si,没想到还让他做了皇上。 这种老匹夫一旦得势,孬种本质就立刻展露无遗,心底那不安全感就搔得他浑身不对劲,因为他知道只要时机使然,即使卑贱如自己,都可以成为皇帝,若有朝一日风云再起,这天下是谁的,还未可知?」 圆澄此语,话糙理不糙,朱元璋的这种危机感,充分反映在施政上:对内,实行高压统治,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付一切可能威胁其权力之人,不仅是敌人,还包括朋友,那些为他建立大明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勳们,无一幸免於难;对外,在北方又修起翻山越岭的长城,在南方就施行起祸国殃民的海禁。 所有作为只为一个理由,一切都必须控制在他皇权之下,所有无法控制的都必须隔绝在外,用高耸的城墙,用辽阔的海洋,以及惨无人道、严峻的刑罚。 用圆澄的糙话来说,“就是想关起门来,自己做老大,而且还希望,子子孙孙永远都做老大。” 这想法若在乡野,对一个老家翁而言,或许无可厚非,但做为一国之君,这代价就是百姓必须挨饿受冻,必须挣扎於Si生边缘。 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会不清楚这些吗?不,他当然知道,只是他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会不一样! 这些事圆觉心里当然也都明白,他对朝廷、对皇上的失望,绝对不在圆澄之下,但他却总还是说:「别直呼先帝名讳,让人听了不好!」说此话时,还是习惯左右张望。 圆澄总更生气,接着骂:「先什麽帝,不过就是个臭乞丐,何况在这山里,哪还会有别人,就算锦衣卫来了,也是先是抓你,还轮不到我!」 有时,圆觉不经意提到“海贼”或是“倭寇”,圆澄则就更气了。 圆澄会连珠似骂道:「官b民反,驱民为盗,天下荒唐,莫过於此!嘉靖狗皇帝时,你们戚继光大将军、俞大猷大将军,沿海追剿“倭寇”十余载,历经大小战役八十余场,真是披星载月、枕戈待旦,可惜都无法毕尽其功。 可说也奇怪,怎麽到了隆庆爷做皇帝,在解除海禁之後,戚、俞两位大将军就又可以马不停蹄,北上蓟州、练兵於保定、再修长城万里、对抗鞑子,成就不世功业,你不是一直跟随左右,真可谓国之g城,民族的栋梁。」 每次一提起戚、俞两位将军,圆觉心头便是一阵酸楚,这是他永远的痛,两位如兄如父一生敬重之人,教了他要忠君、要Ai国,而这君、这国,却一次又一次辜负他们,让他心灰意冷到不知如何去Ai,如何尽忠。 圆澄这麽多年,当然也不会不了解圆觉心中之痛,但却就是收不住嘴,他总是还要继续说:「真奇怪,戚将军这麽勇、俞将军这麽猛,难道他们分身有术,两位将军在北方,抗击鞑子十余年间,请问沿海一带,两位剿了几十年都剿不完的倭寇,这时候究竟是谁在抵御,居然b两位将军加在一起,还更勇猛?」 圆觉总是一脸尴尬,无言相对。 圆澄总不依不饶,继续说:「你们的史书有没有记载?你们的朝廷有没有人知晓? 不会吧!居然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存在,原来真正的答案是,隆庆开关之後,海禁一旦解除,频频SaO扰地方的倭寇,居然奇蹟般全都消失。 十几年间,东南各城不只繁荣昌盛,而且还安定和平,贼寇不犯、兵马不兴。你说奇不奇怪,这些倭寇真犯贱,专抢穷苦地方,这些城市富裕起来了,而且还无强将重兵驻防,他们怎麽反而不来抢了? 如果天下有这种道理,强兵猛将驻守则贼寇频传,兵将远去後,反而盗匪匿踪,如此只要解散全国兵马,大家回家种田,岂不就天下太平、皆大欢喜了吗?」 圆澄的话虽酸,却无一不在理上,圆觉当然知道“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转而为寇,海禁愈严,贼夥愈众”的道理,但是道理虽懂,却让他更加困惑,因为如果这道理一旦说通了,那他的青春岁月,几十年的征途奔波,不就全都成了一场白工,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荒谬闹剧,一场任人摆布的捉弄,这是对他人生的全盘否定,但却依然还不是让他,最无法承受的理由。 最让他无法承受的,是这道理如果说到底,那害他家破人亡的真正凶手,就当不是那晚袭击村里的海贼,而是他一生誓Si效忠的这个朝廷,与这个为了填补一人不安之心,而迫害万千子民的海禁政策,这样的结果让他晕眩,让他迟迟无法面对。 圆澄的武功霸道,蛮横到底,但却还不及他的嘴,得理不挠人,每到最後他都还要补上一句,「戚将军一生,甘做狗皇帝迫害百姓的打手,却终其一生连句真话都不敢说,实在连好汉都称不上,更遑论英雄!」 “英雄”,一个多麽虚幻的字眼,曾经有多少孩子,在他们年幼之时,心心念念想做一个大英雄。 生活是艰难的,心灵是压抑的,人们心底无不渴望英雄,期望着有朝一日英雄降临,来拯救他们於水火。 岁月最是无情,最无情之处莫过於,让每个人都不得不认清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是世上根本就没有英雄。 所有的英雄,都只存在於传说之中,有的是自吹自擂,有的是擦脂抹粉,那些自称为英雄的人,更多的只是骗子,而被吹捧为英雄的,多半只是魁儡,他们各有各的目的,这些目的说到底,不过也就是些不切实际的虚荣。 这麽多年了,圆觉当然已对这些道理通透,只是他心中有苦,他只能选择沉默,他什麽都不愿意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